时间:2021-11-04 点击: 次 来源:创安生物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于人和其它家畜。其特征是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1、病原学 布鲁氏菌为一组微小的球状、球杆状、短杆状细菌。形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呈多态性。布氏菌有较高的抗灭活能力。对湿热、紫外线、常用消毒剂、抗生素等比较敏感;对干燥、低温有较强抵抗力。直射日光数分钟,最长4小时,直射紫外线5-10分钟,湿热100℃1-4分钟,0.2-2.5%漂白粉2分钟就能把布氏菌杀死。 2、流行特点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者(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感染,其次皮肤、粘膜伤口,生殖道。呼吸道较少感染。布鲁氏菌侵袭力很强,可从完整皮肤粘膜侵入。 3、临床症状 发病动物,有些体温升高,也有些不升高(如牛)。 部分眼结膜发炎,腱鞘炎,滑液囊炎。 怀孕母畜流产,牛怀孕6-8月,羊怀孕后3-4月,猪怀孕后1-3月,流产前2-3天,母畜不安,阴道水肿,阴道流出分泌物,流产的胎儿有死胎,快到预产期流产胎儿可能是弱胎,产后1-2天死亡,不死亡者,长期带菌,易死亡。流产后,胎盘常常滞留不下,长时间流恶露,由于胎盘滞留而导致子宫及其附近器官的急性和慢性炎症。 4、病理变化 子宫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染灰色或黄色无气味的胶样渗出物。 绒毛膜的绒毛有坏死病灶,表面覆以黄色的坏死物。 胎儿的病变主要为败血症的病变,浆膜和粘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出血性炎症。 流产之后常继发子宫炎,这是由于胎盘滞留不下,化脓性细菌趁机侵入而引起的。 5、实验室诊断 布氏杆菌病常表现为慢性或隐性感染,其诊断和检疫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及变态反应检查。细菌学检查仅用于发生流产的动物和其它特殊情况。 6、治疗方法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菌苗接种虽有显著效果,但要根除此病,则尚须严格执行畜群全面检疫及淘汰病畜的措施。已有的菌苗种类很多,我国创制和应用的菌苗有羊型和猪型两种弱毒菌苗。 7、预防措施 消灭布鲁氏菌病的措施是: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畜群及主动免疫接种。 |
上一篇:牛羊急腹症常见病因及诊治
下一篇:肉牛几种内科疾病的诊治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