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6 点击: 次 来源:饲料工业 作者:张乃锋 - 小 + 大
3.2.1 生物发酵 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能够改善非玉米、豆粕类饲料原料的适口性,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成分,提高在动物肠道的消化率。利用发酵菜籽粕可以替代生长猪饲粮(豆粕含量20.74%)中46%的豆粕或替代贵州黑山羊饲粮(豆粕含量16%)中50%的豆粕而对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利用玉米发酵蛋白替代饲粮(豆粕含量24%)中1/3的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和肠道形态均无负面影响。利用发酵棉粕菜粕混合物替代饲粮(豆粕含量7.5%)中全部的豆粕,对杂交肉牛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无负面影响。利用发酵玉米麸和小麦麸的混合物替代奶牛饲粮(豆粕含量14%)中全部豆粕,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提高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泌乳性能。利用发酵木薯渣替代饲粮(玉米含量35%)中20%的玉米对湖羊羔羊的生长和健康均无不良影响,并且降低了饲料成本。 3.2.2 氨基酸平衡 利用氨基酸平衡理论可以弥补原料氨基酸不平衡问题,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减少豆粕用量,改善畜禽生长性能。饲粮(CP=16%)蛋白质水平降低1~3个百分点,补充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7种氨基酸,对黄羽肉种鸡产蛋性能、蛋品质等无负面影响,并能够显著降低粪便氮的排放。饲粮蛋白质水平由20.1%降至14.9%,补充L-赖氨酸、DL-蛋氨酸等8种氨基酸,对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且仔猪腹泻率大大降低。 3.2.3 饲用酶制剂 饲用酶制剂能够降解和消除饲料中含有的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养分利用率。例如,利用棉酚降解酶在最优酶解参数条件下,可使棉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由341.02 mg/kg降至37.01 mg/kg,游离棉酚脱毒率可达89.15%。生长肥育猪饲粮中添加5%的棕榈仁粕抑制了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而添加1 g/kg碳水化合物酶后则改善了饲料转化效率和生长性能。利用高粱替代饲粮(玉米含量70%)中50%或100%的玉米,同时补充蛋白酶,可以部分缓解生长猪氮利用效率的降低。利用高粱替代饲粮(玉米含量60%)中全部的玉米,并添加200 mg/kg蛋白酶可以提高肉鸡日增重,改善营养物质利用率,提高屠体、胸肌重量,降低胸肌滴水损失。玉米-杂粕型饲粮添加复合酶(木聚糖酶4 000 U/g、甘露聚糖酶1 600 U/g、纤维素酶170 U/g、酸性蛋白酶12 500 U/g、中性蛋白酶7 500 U/g)可取得与玉米-豆粕型饲粮相似的产蛋性能。小麦-杂粕型饲粮添加1 500~2 500 mg/kg复合酶制剂可促进肉小鸡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效率。 4、小结与展望 玉米-豆粕型饲粮发挥了其历史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局限性也逐渐凸显。响应国家“双循环”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和促进玉米-豆粕型饲粮的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畜禽饲料配方多元化技术体系,实现玉米、豆粕的减量替代是保障饲料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关键环节。在畜禽饲料配方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应利用氨基酸平衡原理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提高氨基酸消化吸收效率;利用生物发酵技术,降低饲粮抗营养因子、改善饲料适口性;利用酶制剂和非营养添加剂等改善饲料消化利用效率。展望未来,建议一方面加强动物和饲料原料的选育研究,减少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动物对营养素的高效利用,降低对玉米和豆粕的依赖;另一方面,加强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优化精准营养技术体系,研发绿色饲料添加剂,改善饲料品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 |
下一篇:奶牛日粮中玉米、豆粕替代推广案例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