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26 点击: 次 来源:中农威特 作者:李克斌 - 小 + 大
口蹄疫危害巨大,被我国政府列为重大动物疫病和优先防范的动物疫病来进行防控。口蹄疫病毒型多易变,不断为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带来新的挑战。2021年,面对猪市低迷可能引发的防疫懈怠行为、口蹄疫疫情形势的改变、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常态化发展带来的影响,以及秋冬季节口蹄疫的危害更加严重,口蹄疫的防控策略应进行合理调整。现结合本人在日常技术咨询服务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情况,总结于下,以供参考。 1、猪、牛、羊都有可能发病,口蹄疫“应免必免” 口蹄疫具有易感动物种类多、流行范围广的特点。易感动物有70多种,主要侵害偶蹄类动物。幼龄动物较老龄动物易感性高,密集饲养比传统散养易发病。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排毒,病毒可在体内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生,并在群体中能世代传递。口蹄疫病毒能跨种间感染,不同种动物间可互相传染。当一波疫情到来后,牛最容易感染发病,症状最典型被称为“指示器”;猪发病以后,排毒量最大被称为“放大器”;羊发病症状不典型,但带毒排毒,难以发现,因此被称为“贮存器”。近期,规模羊群发病风险增大,因此在持续强化猪、牛口蹄疫免疫的同时,必须要同步强化羊尤其是规模化羊群的免疫,做到猪牛羊“应免必免”。 空气传播在FMD 流行病学中具有重要意义。2018 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后,养猪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楼房养猪、智能养猪进一步提升,但即使是生物安全良好的猪场也存在发生口蹄疫的风险。因此,即使有比较良好的生物安全措施,仍然需要免疫口蹄疫。 近年来,口蹄疫季节性流行规律有所变化,2018年全球报告的1400多起疫情中的79.2% 发生在1~6 月份,其中尤以5~6 月报告的疫情起数最多,分别达290起和223起。所以,夏季也不能弱化口蹄疫疫苗的免疫。 口蹄疫仍然是一种跨境传播的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182 个成员中仍有50 多个在发生口蹄疫,发病地区主要在亚洲、中东、非洲以及南美的部分地区,从口蹄疫流行近况来看中国仍然属于发病区域。 在口蹄疫的防控政策方面,英美采取扑杀措施,欧盟(除英国)和其它发达国家采取免疫与扑杀结合的措施,我国采取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 区域控制和无疫区建设措施。2012 年,FAO/OIE 要求全球各成员国家或地区推行口蹄疫渐进控制计划,将口蹄疫的防控分为了六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阶段三。为此,对于口蹄疫的防控不可放松。 《2021 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对全国所有猪、牛、羊、骆驼、鹿进行口蹄疫免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 以上,其中应免畜群免疫密度应达到100%, 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 以上。我国相关法规规定, 发生口蹄疫时,应当采取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等强制性措施,不得对发病动物采取治疗措施。 2、疫苗毒株高度匹配 中农威特公司随疫情形势变化不断推出新的疫苗,为我国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了疫苗保障,及时有效地遏制了疫情的蔓延,保障了养殖场的安全生产。目前,市场上猪用口蹄疫疫苗有16 种,牛羊口蹄疫疫苗有10 种,因此,一定要选用毒株高度匹配的疫苗。选择口蹄疫疫苗的关键原则是免疫用疫苗毒株必须与流行毒株高度匹配(毒株、流行强度)。因为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抗原的互不保护性、免疫原性弱的特点。口蹄疫病毒有7 个血清型,各型之间均无交叉免疫性,型内各毒株之间有明显的抗原差异(0~100%),防治口蹄疫等于防治7 种病或多种病。 纵观国际、国内口蹄疫流行毒株的变化情况,我国口蹄疫的防控,既面临国内不同毒株的威胁,同时也有境外不断传入新毒株的风险, 如O/ME-SA/SA-2018 毒株;需要注意的是, 在欧洲,O/ME-SA/Ind-2001毒株、O/ME-SA/PanAsia-2 毒株流行所占比例很高。 目前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发生了一定变化,2017 年O/ Ind-2001 毒株传入我国,并开始流行,使得我国的流行毒株更加多元化,并且呈现出多毒株同时流行的现状。 O/Ind-2001 毒株,属于O/ME‐SA/Ind‐2001病毒谱系, 对猪的ID50 为10-4.5,属于中等毒力。2017 年初,在新疆(南疆地区)检测到该毒株。2017 年4 月,位于兰州兽医研究所的OIE /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完成了牛免疫攻毒保护实验,并与OIE 口蹄疫参考实验室(WRLFMD,Pirbright,UK) 合作,完成了对牛和对猪的免疫攻毒保护实验,结果证明含有Re-/Mya98/2013 毒株和含有 O/Mya98/BY/2010 毒株的疫苗免疫猪和牛后,用O/Ind-2001 毒株口蹄疫病毒攻毒时,能够为猪和牛提供良好的保护。 |
下一篇:仇华吉:非洲猪瘟带给我们的反思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