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8-3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鸡群中的病残次鸡,不仅没有生产价值或生产价值不大,而且往往带菌(毒),是鸡群疫病的最主要传染源之一,具有传播疾病的危险。淘汰可提高群体均匀度和生产水平,从而使鸡群易于管理,减少生产开支,提高经济效益。 一、淘汰依据 1、鸡体变化 产蛋鸡的冠和肉髯大,色鲜红,细润,触之温暖。不产蛋的鸡冠和肉髯小,色淡、干燥,触之无温感。产蛋鸡的泄殖腔大而湿润,膨胀而柔软,原来的黄色较淡或消失;不产蛋鸡的泄殖腔小,干燥紧缩,多为黄色。产蛋鸡的两耻骨扩张,间距增大可容2~3指,耻骨变薄而富有弹性;不产蛋者耻骨间距小而且向内弯曲。 2、色素变换 根据黄色皮肤品种的色素消退情况来判断产蛋的多少和持续性。鸡的肛门、眼睑、耳叶、喙、胫部及脚趾的表皮层含有黄色素。开产后,黄色素逐渐向蛋黄转移。消退和恢复的快慢、色素的深浅与饲料中黄色素含量有关,也与产蛋量有关。开产后逐渐消退,停产后又逐渐恢复,可据此来判断鸡的产蛋情况。 3、羽毛更换 换羽时,大量的营养物质用于换羽,母鸡即开始停产或产蛋减少。低产鸡换羽早,时间持续长,停产或产蛋极少;高产鸡换羽迟,时间持续短,停产很短或照常产蛋。低产鸡羽毛整齐清洁,表现为羽毛边缘整齐,羽片清洁,羽轴柔软粗大,不透明,有时还可看到血红色;高产鸡羽毛表现较陈旧,羽毛边缘残缺,羽片陈旧污秽,羽轴坚硬、透明。 二、淘汰方法 1、经常性淘汰 结合喂料拣蛋,免疫等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一起进行。饲养员或管理人员应经常注意观察鸡群,把正常的鸡同病残次鸡区别开来,及时挑出,淘汰处理。 2、病后淘汰 鸡群患病后,经过处理和治疗,大部分鸡只能够恢复正常,但一部分会留下后遗症,鸡只的生产性能降低,且多为病愈带菌(毒)鸡。因此,在鸡群发生疫病后,经治疗等处理,恢复正常后,15~30天后,对鸡群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发现病、残次鸡只,要严格淘汰。 3、阶段性淘汰 常伴随着饲养管理,如断喙、分群、转群、免疫接种时进行,时间段可选择7~10日龄断喙时,每隔2~3周扩(分)群时,6~7周、12周、18~20周转群时,主要淘汰病、残鸡,消瘦体重严重不达标的;产蛋高峰过后1个月时,淘汰低产鸡或未产鸡;之后1~2个月淘汰一次。 4、计数淘汰法 主要针对产蛋阶段的笼养鸡群,具体操作为:当天、当鸡产完蛋后(16:00后),对各笼产蛋进行记录,如该笼4只鸡,产4个蛋,用记号笔在该笼正下方的食槽上记4,然后再拣蛋,连续记录3~5天,之后开始挑鸡,如该笼4只鸡,5天的记录2、2、2、2、2,说明该笼可能只有2只鸡产蛋,要挑出2只淘汰,淘汰时间在第二天早晨开灯(有光照)后4小时内完成。 具体操作:用一手抓鸡(两翅根,可在笼内或笼外进行),一手手指(食指或中指)逐只触摸该笼每只鸡的肛门下方,隔着腹壁,斜向耻骨,背侧触摸,若能摸到坚硬的鸡蛋,是产蛋鸡;摸不到,为不产蛋鸡,挑出淘汰。为避免挑到休产鸡,挑出的鸡挑出后,最好单笼单养3~5天,若不产蛋或5天产1~3个蛋就可淘汰。 |
上一篇:如何降低蛋鸡养殖过程中破蛋率?
下一篇:天气转凉养鸡需要注意的事项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