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德发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奥特奇中国猪业技术年会上指出,未来10年中国猪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围绕4个主要经济指标寻求技术突破。这4个指标分别是生长速度、繁殖性能、胴体品质和饲料转化效率。 “对于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科研人员,大多数你想通过研究实现的目标都可以涵盖在这4个指标中。而科研人员的研究要始终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以经济指标为杠杆,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德发表示。 他透露,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围绕这4个经济指标确定了50个生猪相关的技术研究项目,第一批项目已在申请当中,第二批也有望在今年9月公布指南并开始申请。 作为我国著名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家,以及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李德发在会上重点阐释了“饲料转化效率”这一指标下的研究方向及其进展。 他说,要想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首要的是实现饲料的精准配制,而其中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单一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数据库。“以玉米为例,由于不同玉米样品的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导致它的能值、可消化氨基酸等动物可利用的养分具有很大差异,不加区别情况下做出的饲料配方就会产生较大误差。”李德发介绍。在他的主持下,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的相关研究团队历时20余年,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猪饲料动态数据库工程,该工程至今仍在不断充实和完善中。 而要快速实时地掌握饲料原料的有效养分含量,根据当前的主流技术,需用到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技术。据悉,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已建立了14种常用饲料原料有效养分的快速预测模型,并能够做到在不同类型设备之间的模型转移。“非常自豪的是,该方面的研究突破在全世界范围内应该是我们首次实现的,现在该技术已在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李德发称,湖南一家企业就通过在线的近红外检测,实现了实时配方的调整。 上述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猪的营养供给方面,而要想真正实现该指标上的技术突破,还需要对猪的营养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因为只有供需吻合才能切实提高其饲料转化效率,这便是李德发团队目前正在开展的中国猪净能需要量动态模型的建立研究工作。净能指动物用于沉积蛋白质和脂肪、满足维持状态及生产需求的有效能量,不同于现在生产和研究中常用的消化能和代谢能体系,净能体系能够代表猪真正需要的能量。“如果说我们历经10年甚至20年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动态模型,我觉得是对我们中国猪业的一个巨大贡献。”李德发表示。 同样需要匹配和吻合的是饲料在猪体内的消化率和发酵能力,以使合成的底物和所需的能量能够同步到位,从而加快合成速度、改善转化效率。“未来10年里程碑式的一个成就,就是饲料的发酵动力学和消化动力学技术及其应用。”即构建基于原料消化和发酵动力学的新型平衡配方技术体系。 此外,李德发还介绍了饲料预消化的一些优势,包括在体外模拟动物消化过程处理后,原料更容易消化;减轻消化器官负担,促进消化系统发育,提升动物健康水平;节约消化耗能;以及提高饲料整体报酬。 李德发认为,理想的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数据库应包含最新的营养成分指标,并能体现饲料原料化学成分、有效养分等的变异,以及体现加工工艺、酶制剂的使用乃至动物生长阶段对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他强调,未来10年行业需要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想把饲料工业发展好,就得把加工工艺学与动物营养学结合好。“大家想一想,我们哪一公斤饲料是不经过加工工艺而能直接生成的?所以说工艺学非常重要,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他说,加工工艺学目前多在轻工业院校开设课程和开展研究,农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同样需考虑该方向与动物营养学的结合。 同时,李德发指出,培养出具有畜禽场设计技术、设施设备设计制造技术以及畜禽饲养技术等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将是促进未来养殖业发展的根本,也是目前相关大专院校的重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