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5-18 点击: 次 来源:草食动物饲料预混料 作者:金海 - 小 + 大
南北方如何齐发力? 方案提出:牧区要结合草畜平衡,以稳量提质为重点,增加基础母畜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农区要围绕适度规模发展,以增产增效为重点,提升发展水平;南方地区要科学利用草山草坡和农闲田资源,发展肉牛肉羊生产。 据了解,我国南方(14省市含上海)有占全国存栏37%的母牛,生产了全国牛肉产量26%的牛肉;有占全国52%的人口,消费了全国产量58%的牛肉。 “数据告诉我们,在牛肉生产与供给消费上,我国南北方之间、大南方自身都处在不平衡、不协调的维度。这种不平衡不协调一方面增加了肉牛产业生产和消费成本,一方面表明肉牛产业在南方具有很大的增量空间。现在每天在几千公里的南北之间,正在发生着司空见惯的‘北牛南运’现象。”曹兵海表示。 通过这次五年发展行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的关键,就是在南方消费大市场附近,开展“就地生产、就近供给、就近消费”的绿色低碳牛肉生产工程。南方各省本来就具备一定的母牛存量、肉牛生产的土地和饲料资源条件,只需根据各地的具体市场需求,采用适合本地气候和地理环境条件的方式,用适合本地需求的牛种和技术,为本地民众生产适合自己口味的牛肉,形成特色产业,形成竞争力。具体来说,南方要形成因地制宜的南方肉牛产业模式如生产、技术、经营、商业模式等,未必生搬硬套北方的生产模式。北方要在发展增量的同时,向规模化下的精细养殖与牛肉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方向调整产业结构,为“变运牛为运肉”这个必将到来的新业态打好基础。 金海表示,南方主要以山羊养殖为主,青绿饲料丰富,有产业基础,可以做大增量。 为什么推动“运活畜”向“运肉”转变? 曹兵海表示,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等是长期危害牛羊健康的动物疫病,我们都知道加大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落实和完善免疫、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措施等是当前最好的防控手段,开展疫苗研发、建设动物疫病净化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无疫小区是产业愿景。 但上述防控手段和愿景,遇到了“活牛运输”传统商业模式的挑战。禁止活牛运输或者缩短活牛的运输半径,能大范围防控疫病,甚至能净化产区产地,提高生物安全水平,但会一定程度影响经济运行和养殖业者的现实利益。平衡度难以把握,因此处于“病发”、“治病防疫”、“监测监管”的大循环当中,因此方案“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藏加工设施,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向“运肉”转变。倡导健康消费,逐步提高冷鲜肉品消费比重”。 金海也认为,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当前全国全面净化难度很大,但一个场一个场净化是可行的。当前强化疫苗的质量和流通监管十分重要,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监管也非常必要,跨省调运活畜是造成疫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变革线下集中交易方式,建立有序的流通和线上交易方式,促进“运活畜”向“运肉”转变,严格检疫监管。 方案如何落地落细? 为保障顺利实施,方案围绕目标以项目的形式按照产地、资源、市场、环境协调以及抓强扶弱的原则进行了资金和政策整合,采取了项目实施省的省长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还在行动过程中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落实养殖用地、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活畜抵押和保单抵押贷款试点等政策,推动扩大牛羊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在强化市场机制上,鼓励并推进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和经营,进一步加强产销衔接。加强产销监测预警,定期发布市场监测信息,引导生产预期等。 “不管南方还是北方,都需要借方案实施之际,加速完善政府支持和商业行为主导下的组织化机制。地方政府和实施主体需要结合行动方案任务指标的具体要求与市场需求两个方面来实施。”曹兵海表示,行动方案侧重的是“生产”、“规模”、“产量”,实质是在打造产业链,要求的是“在哪里、干这些、这样干、做到这个程度”,结果是必然有“产品”生产出来。这些产品需要有“可口”的市场来消费,才能形成价值链来支撑“方案”打造出来的产业链。希望“手抓方案,眼盯市场”来实施。 金海认为,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了,产业布局有了,具体怎么做,下一步还需要中央和地方出台具体的落地政策。比如出台完善补贴、扶持等政策,如种羊补贴、肉羊场专用机械专项补贴、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补贴、流通领域冷链补贴等,这些关键环节补贴政策对产业快速发展十分重要。 多方合力将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如国家和省区级产业技术体系要对“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如种业产能、幼畜存活率、羊肉产品开发加工等方面。地方政府需要引导构建专业化分工合作的生产体系和整个产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发展合力。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以繁殖为主,这是风险最大最难的环节,需要多扶持。龙头企业主要任务是做规模做品牌,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 |
上一篇:青藏高原上的“羊”光大道
下一篇:我国牛产业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