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2020年冬季以来非瘟疫情分析及精准剔除方案总结

时间:2021-04-25    点击: 次    来源:金诺诊断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自我国2018年8月出现第一起非洲猪瘟案例以来,全国范围内猪只存栏量也经历了急剧下滑与快速回升两个阶段,但自2020年11月份起,我国部分地区再次遭受了非瘟疫情的严重冲击,这些地区的养猪业受到重创。

与2018年-2019年不同的是,引起本次疫情的毒株更加多样化,部分地区出现了自然致弱毒株;精准剔除方案在本轮疫情处置中也遭遇了巨大挑战:失败或淘汰率高。

一、部分地区非洲猪瘟流行毒株分析

1、2020年12月,在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某集团专家对国内感染自然致弱毒株猪群的临床症状、排毒状态、采样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自然致弱毒株感染的猪群中存在无症状感染猪只,并存在间歇性排毒现象;对于自然致弱毒株感染的猪只,咽拭子是检测非法疫苗毒的最优采样方式;遭受自然致弱毒株感染的猪场后期必须启动ELISA抗体检测,才能实现完全净化。

2、2021年2月,军事科学研究所发表的论文《1株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鉴定》中首次证实了我国非洲猪瘟病毒自然变异毒株的存在。该毒株核酸序列共计缺失1252bp,导致非瘟病毒血吸附特性丧失;除此之外与ASFV SY18株相比,该毒株(ASFV HuB20株)核酸序列中还存在多处变异。


3、2021年2月哈兽研发表的论文《Emergence and prevalence of naturally occurring lower virulent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es in domestic pigs in China in 2020》中对我国5个省份的非洲猪瘟病毒流行病学情况进行了分析,与ASFV HLJ/18相比,有11个分离毒株在EP402R(编码CD2v蛋白)区存在4种类型的突变,致使分离毒株不能编码具有完整功能的CD2v蛋白;HAD试验表明CD2v 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的突变株均丧失红细胞吸附能力;动物试验表明缺失 HAD 表型(non-HAD)分离株毒力降低,接种猪引起持续感染、慢性病程和部分死亡。

二、非瘟疫情的临床表现

我国目前非洲猪瘟病毒除强毒外,出现了自然致弱毒株。在猪场环境下,实验室无法对毒株的核酸序列进行详细的分析,条件许可的也只是简单鉴别下CD2v与MGF基因是否缺失。但从现场角度看,目前部分猪场的感染猪只呈现出不同于2018年的临床表现。

1、潜伏期延长  非瘟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在2018-2019年度,非洲猪瘟案例潜伏期一般在4-6天左右;但在2020-2021年度非洲猪瘟的潜伏期较多的分布在10天左右,甚至达20天之久。

2、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出现偏离  非瘟防控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实验室检测,实验室检测在非瘟防控中,尤其是精准剔除阶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2020-2021年度之前,猪场通过对异常猪只的检测能够非常方便地筛检到感染猪只,或通过普检提前1-2天发现少量感染猪只。但在本轮疫情中,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较大变化,表现为异常猪只连续多天检测阴性,最终呈现阳性感染;或表现正常的猪只检测到大量阳性猪只。

3、感染猪只病情发展缓慢  在2018-2019年度,猪只一旦检测为阳性,CT值会随时间显著下降,猪只一般在3-5天内死亡;但在2020-2021年度,很多检测阳性猪只的CT值不足25,而猪只病情发展缓慢,死亡延迟。

4、采样方式不同,彼此间检测结果差异显著   在猪场精准剔除过程中,采样方式包括咽拭子采样、鼻拭子采样、唾液采样、血拭子采样、淋巴结微创采样及肛拭子采样。在2020-2021年度之前,常用的采样方式有鼻拭子采样、唾液采样和血拭子采样,通过这些采样方式,问题猪场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拔牙”成功率。但在2020-2021年度,部分猪场发现以上采样方式彼此间结果匹配率差距较大,在自然致弱毒株感染的猪场咽拭子采样最优,而血拭子采样结果较差。

上一篇:当前非瘟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及防控策略

下一篇:高风险时期猪场应关注的六大问题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