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2-13 点击: 次 来源:新牧网 作者:李萧佳 - 小 + 大
四问:您作为四川省畜牧业协会会长,2021年打算带领协会成员做哪些工作? 兰明建:新的一年省协会将尽可能多组织一些针对性强的论坛和培训,邀请行业领导和专家,帮助会员企业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大多养殖企业,重点加强成本管理的培训,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对种猪场,重点加强提高PSY的技术培训;对育肥猪场,重点加强提高饲料转化率的技术培训;对大型养殖企业,要重点加强数字化转型的培训,促进管理从ERP升级到E0P,引导大企业数智化重构,尽快改变因快速扩张造成的人才、管理严重跟不上的现状;对中小养殖场户,重点培训引导其融入产业生态,实现与综合服务平台的连接,提升其生存发展能力。 五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行业周期的此消彼长的转变?您认为这对业内企业来说蕴含了哪些挑战和机遇? 兰明建:“猪周期”是长期困扰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一大危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养殖主体多元化、生产条件和水平千差万别、加之生猪生产周期本身较长、生产又受疫病、政策、资源、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较大,等等。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传统统计工作不适应发展变化了的产业形势,受到干扰因素多、干扰大,统计数据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各类养殖主体获得的信息不及时不真实,政府掌握的数据也不及时不准确,必定导致养殖行为或多或少;也因为统计数据的滞后和不准确,政府也难以及时、准确进行宏观调控,这些都是“猪周期”频繁无常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之前,也有“猪周期”,但频率低、振幅窄、影响小。那时养殖主体单一,主要是农户家庭养殖,少量集体更少量国营养殖,那时生猪统计主要来自生产队、大队会计和乡村兽医,受的干扰因素少,统计数据非常准确,那时“猪周期”主要与自然灾害、粮食丰欠有关。而现在“猪周期”不仅影响因素多、发生频率高、振荡剧烈、对产业影响大,是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挑战!我不认为“猪周期”会带来什么机遇,追求这种“机遇”,叫投机。历史经验反复告诉我们,凡靠投机进入养猪行业的,容易错把运气当能力,一遇风险挑战往往很快出局告终。从事养殖业,必须坚持长期主义,丰欠不移,把功夫花在转型升级、运用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上,千万不能投机! 六问:有人说,非洲猪瘟令中国猪业将快速集团化,中小养殖户乃至中型养殖企业将大量减少。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您认为未来中国猪业的结构会是怎样的? 兰明建:我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集团化是一个趋势,但生猪产业与其他产业有很大不同,是科技含量很高的生命产业,又是关系农民收入和老百姓消费的民生产业,要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导下推向市场化,也不能主要依靠资本无序扩张来加速集团化,要依靠有“三农”情怀、丰歉不移、长期坚守的行业龙头企业来逐步发展壮大,而且也不能太快,要根据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变化稳步推进,还要稳妥处理好与其他经营主体的关系。因为中国太大,有平原、丘陵、山区、高原等,不同地区情况千差万别,有适合集团化发展的地方,也有适合中小养殖场户生存的空间。从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看,还有很多集团不愿去不会去、至今散养户仍占主体的我省盆周山区,特别是攀西彝族聚居区。彝族同胞历史上就有户户养猪、家家吃小猪肉的传统习惯,这些地方散养户至今仍是主要形式。 养猪会快速集团化的结论,是在去年养猪“暴利”情况下得出的。随着养猪利润逐渐常态化甚至一遇“猪周期”还不时带来不小亏损时,养猪必定从拼资本、拼速度转到拼成本、拼效益上来,那时要主要依靠养猪人的责任心才能把技术、管理真正落地,才能把成本真正降到最低。这种情况下,究竟哪种经营主体更具优势?真的还很难说。我考察学习过不少非常优秀的龙头企业,也调查过不少非常了不起的农户养猪,在去前年周边非瘟肆虐情况下,他们照样稳坐钓鱼台,至今也平安无事,说明特殊情况下责任心比什么都重要。 相比之下,一些企业的代养户,由于企业服务跟不上不到位,管理方式手段落后,情况真的还不如有的散养户。因此,从长远看,集团、企业、中小场户和散养户在各自的领域和生存空间同时并存将是常态。从中国农情和发展和谐社会看,从党的“三农”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讲,都必须重视保护和扶持中小农户的发展,扶持他们向专合社和现代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升级,鼓励他们之间开展合作和联合经营,或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或以信息数据为基础融入产业生态圈,与综合服务平台连接,促进稳定健康发展,而绝不能让他们在农业现代化中被边缘化。养猪业产业化、集团化是一种趋势,但不能主要依靠资本的无序扩张,而应依靠长期坚守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和逐步发展。 |
上一篇:新时期智能养猪的难点、需求与发展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