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疫病防控 > 基础兽医 > 文章

猪场非洲猪瘟预警与精准清除

时间:2020-08-17    点击: 次    来源: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作者:黄良宗,马春全 - 小 + 大

非洲猪瘟有高度接触性传播的特性,针对这一特性如果在发病初期及时进行定点清除可以较为有效的控制疫情扩散和挽回损失。如何有效开展猪场非瘟预警降低感染风险?精准清除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一、系统防控是基础

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控分为两个防控体系: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控,二是内部生物安全措施。简言之,就是外防引入,内防扩散。

非洲猪瘟防控的关键是要回归传染病防控的本质。大家都知道,传染病发生发展离不开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非洲猪瘟刚传入国内时,很多养猪人认为本场处于稳定状态,传染源在场外,而且还没有疫苗,所以消灭传染源(病猪和带毒的猪)和保护易感动物环节无法开展;普遍认为防控非洲猪瘟只有一条出路:防止病原传入。

简单的认为“切断传播途径”,把病毒挡在场外就不会发病,这只是“理论上正确”。很多猪场实际工作中更是将生物安全防控简化为局部环节的洗消工作,并没有构建防控非洲猪瘟的结构体系,“外紧内松”是多数猪场的常态。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多数猪场病毒一旦传入场内,即大面积扩散,以清场告终。

生产条件下,科学、动态理解传染病防控措施显得尤其重要。做好切断传播途径,特别是做好功能分区、物理隔离;防传入和防扩散,不管有没有出现疫情都要做好防扩散,万一发生感染才有机会做到精准清除,才能避免感染即清场;同时强弱分群、剔弱留强,对病猪、弱猪主动做好防范性淘汰既是消除场内传染源,又是提高感染阈值、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管理手段。所以,非洲猪瘟防控即要防止病原传入,也要从消灭场内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三方面着手,毫不松懈抓好常态化防控。

二、监测提供预警信息

在未发病的情况下,建好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猪场重点监控环境、人员、物资、车辆。通过监控才能及时发现漏洞,排除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防控体系。每天观察上报少吃、厌食的猪,及时隔离,采口鼻拭子或血拭子跟踪检测。在有效的预警,监测过程中重点做好两个关键点:试剂盒选用和规范检测。目标是环境样品和早期感染病例样品中病毒量较低情况了也能检测出来。

1.试剂盒选用

当前非洲猪瘟检测试剂盒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唾液拭子、环境拭子等样品病毒含量低,根据实验室结果Ct值通常在33-38左右,当选择的试剂盒敏感度不够时,低含毒量的样品就可能出现无Ct值的情况,从而误判为阴性,这就必须要求试剂盒要有较好的敏感性,避免假阴性。所以选择敏感的、稳定的试剂盒也是精准清除的关键。

图1. 不同厂家试剂盒敏感度不同

2.规范检测

荧光定量PCR是目前最常用的、最灵敏的检测方法。通过唾液检测可以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得到准确结果,才能实施早期定点清除。对环境样品、车、人、物资等开展非洲猪瘟监测,评估环境带毒情况对猪场疫情防控和阳性场复养具有指导意义。检测过程中,特别注意容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各种情况并做好解决方案。

三、精准清除实现场内净化

精准清除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潜伏期1-3天内)、早处置(处置过程防扩散),能够在感染早期剔除潜伏感染的猪只。场内出现确诊病例后,对重点区域猪群及时处理疑似病例。对假定健康猪群采集口鼻拭子实施普检,两周内进行2-3次筛查,及时剔除感染猪只。特别注意转猪、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防扩散;要做好污染场地的彻底洗消。精准清除过程中生产实行静默管理,猪只不再转群,各猪舍人员隔离,不交叉。尽量减少人猪接触,饮水中添加有机酸,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最后一轮检测后三周到一个月,如果没有新病例出现,说明猪群恢复稳定。整个精准清除过程环环相扣,从采样、检测、清除感染猪只、污染环境的处理等等环节都需要落实到位,具体到人,分组协作,同时需要现场与实验室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实现精准清除。

上一篇:非洲马瘟综合防控技术

下一篇:高远飞:搞清楚三个问题再谈复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