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仇华吉 - 小 + 大
2018年8月初非洲猪瘟传入我国,不到1年时间疫情几乎波及全国,损失惨重、影响深远、教训深刻。 1. 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健全或未执行到位,监测体系、防疫体系、应急体系等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需要重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 2. 猪场层面:猪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生物安全布局等不合理、不科学;猪场硬件和软件严重缺失;种植、饲料、养殖、屠宰、冷链运输和深加工等产业链脱节、监管不力,从而加大了疫病传播风险; 3. 员工层面: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健康养殖理念、生物安全意识和疫病防控知识相对淡薄,缺乏科学、系统的培训和指导。 从国家和行业层面讲,非洲猪瘟绝对是一个颠覆性事件,至少影响我国养猪业及相关产业5~10年以上。但如果行业上下能科学认知非洲猪瘟、系统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强有力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预计2~3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可以恢复到正常、合理的水平。 目前,绝大多数规模化猪场在生物安全防控上做了大量努力,对猪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和疫病防控技术都有了大幅提高。但是很多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因资金和技术匮乏无法构建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难以抵御非洲猪瘟之类的烈性传染病的侵袭。 非洲猪瘟是一场巨大灾难,但也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性机遇,千万不要浪费这次危机!大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在当前猪肉价格高企、养猪利润丰厚的情况下,加快了扩张步伐。这将给我国养猪业带来重大变革:提高养殖门槛,促进养猪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养猪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生态环保化的进程;转变疫病防控观念,重建疫病防控队伍,促进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疫病防控能力。当前,传统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大型养殖集团逆势扩张,精致型生态农场快速崛起,未来将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当前,猪肉短缺、猪价高企,严重影响国计民生,有关部门出台了鼓励复养扩产的诸多利好政策,但鉴于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开展复养前要做好“功课”。 复养是一个系统工程,猪场在复养前要有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准备。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养猪人要树立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意识、风险管控和生物安全意识、健康养殖和动物福利意识、系统思维和综合防控意识。猪场复养前除了改变思想,还要做好资金物资、人才团队、技术方案、设施改造和猪源种猪等方面的充分准备。成功复养有几个关键要点: 1. 复养前的复盘十分重要,要反思原因、评估风险、亡羊补牢; 2. 升级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的升级改造、管理制度的增补完善); 3. 全面洗消2-3次; 4. 洗消后的效果评估,全面取样检测; 5. 哨兵猪饲养(非必需)(5%-10%,1-2个月,连续动态监测); 6. 人员上岗前需进行系统培训、定期考核,并制定奖惩制度; 7. 全面恢复饲养,持续监测和检测; 8. 制定应急预案,并反复演练。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是人为的、可管理的、可防可控的疫病。基于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是猪场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行业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家都在期盼疫苗,但我建议大家不要对疫苗寄予厚望,更不要把”宝”押在疫苗上,要立足于在没有疫苗的条件下把猪养好,做好生物安全、环境控制、饲料营养、饲养管理、品种选育和人员管理等基本功,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这是可行的、能够成功的。即便将来有了疫苗,也不要指望疫苗能解决所有问题,疫苗不是万能的。即便将来使用疫苗,也应当是有条件的、局部的、短期的,而不是大面积长期应用,否则将是一场灾难。希望全行业能形成共识,走疫病净化之路。 |
上一篇:织密防控网络 保障生猪生产
下一篇:传统畜牧兽医和现代畜牧兽医的区别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