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0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动物检疫 作者:占松鹤 - 小 + 大
摘要 :随着贸易和运输物流网络的发展,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移动更加快速和频繁,因而畜牧业面临的外源和内源性动物疫病传播风险日渐加剧,使得风险评估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支撑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本文概述了国际、国内和安徽省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应用现状,分析了在学科建设、制度建设、监测体系、人才队伍和经费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制度,加强人才培养,提升技术能力以及完善监测体系和大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和完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建设的建议,以期为重大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风险分析是研究风险的产生、发展以及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如何控制的科学。随着对外贸易和运输物流网络的发展,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移动更加快速和频繁,养殖业面临外源和内源性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日渐加剧。安徽是畜牧养殖大省,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小反刍兽疫等疫情多有发生,不断挑战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生产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定期有效开展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可以使动物疫病防控关口前移,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从而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近年来,随着动物疫病科学防控和兽医流行病学的发展,决策层对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化防控有所思考,风险评估在动物疫病防控中的技术支撑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 1 国际情况 20 世纪初,随着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动物疫病在一些国家或地区广泛流行和传播。为此,一些贸易进口国开始探索风险评估在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中的应用,也促使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等国际组织开始制定风险分析框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英国、德国、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相继将风险分析应用于动物卫生领域,使其动物卫生管理决策具有科学性、透明性和预防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993 年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了《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实施措施,力求将动植物卫生对贸易的影响降到最低。自协议签署后,风险分析已成为动物卫生管理领域重要的决策支持工具,WTO、OIE 等国际组织力也促使各成员广泛应用风险分析技术。 2 国内概况 我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研究起步较晚,但进步较快。2007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确立了动物卫生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2007年 11 月成立了首届全国动物卫生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并于 2010 年和 2019 年进行了两次换届,进一步加强了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在国家层面,陆续开展了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风险评估工作。研究人员多采用《OIE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规定的“4 模块”风险分析体系,针对重大动物疫病、人兽共患病和外来病,从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 4 个方面开展程序化分析。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不断将国际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国内动物卫生现状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学科分析研究,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理论和相应的技术方法。主要应用于两个层面: 在国家层面,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无疯牛病、牛瘟、牛肺疫监测评估工作,并联合质检、商务等部门开展了有条件恢复进口美国牛肉、松辽平原和辽东半岛干草对日本出口、熟制禽肉对欧美出口等动物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正式确立了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评估制度,成功建立了海南岛和辽宁省口蹄疫免疫无疫区及广东从化无马属动物疫病区。 在地方层面,我国部分地区在传染病控制上,建立了以风险分析结论为基础的准入制度,以控制内源性动物疫病的传播,辽宁、山东、福建、浙江、河北、上海等省(市)制定了一系列动物卫生风险评估标准或开展了大量的动物疫病风险评估探索实践。近年来,在 H7N9 流感和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风险评估方面出台了较为宽松灵活的指导性意见,支持地方在疫区解除封锁、恢复屠宰场生产、重新开放活禽交易市场,以及新建养殖场(户)、养殖小区、动物隔离场、屠宰厂和无害化处理厂等场所的选址上,因地制宜。随着我国动物卫生风险分析研究的逐步深入,风险分析已开始对我国动物卫生决策发挥技术支持作用,改变了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动物卫生决策模式,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 |
上一篇:猪场复产的风险评估及消毒剂的选择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