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11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一、中医对感染性疾病的认识 中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认为,感染性疾病的出现是由于热邪侵入机体引起发病。在发病中存在机体的“正气”与“邪气”的斗争,这与现代医学的提高机体免疫力是一致的。因此中医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控制疫病的前提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早期的中医将感染性疾病统称为“伤寒”或“时疫”,明清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温病”学派,采用“卫气营血”等体系解释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并由此进行辨证施治。从明清至现代,中医对人类的“时疫”(即现在所谓流行病)的诊治常常取得不错的效果,中医在保障人类的健康的作用不可抹杀,包括最近的新冠肺炎。 二、非瘟的卫气营血辩证 中兽医对动物群发性流行病的诊治实践借鉴了人医的理论和经验。对于非洲猪瘟,卫气营血的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对非瘟的详细辩证分析详见下图。为了便于更加全面认识本病,本图大概对应了传染病学的各个阶段。通过中医辩证,提出了相应的药物预防建议。 从非瘟的辩证分析可知,该病存在以下特征: 1、非瘟的病机变化太快。非瘟初起,病在卫分或气分,无特异性表观症状。但很快由表入里,邪热入三焦,伤及营阴。证见身热、斑疹、出血。由于病势剧烈,处置时机稍纵即逝。因此非瘟的治疗目前看是不可行的。 2、非瘟中后期气血两燔。随着病势发展,气分热邪未解,营血分热邪已盛,为气血两燔之证。营阴耗尽,热邪入心包、肺胃、三焦,证见高热神昏,斑疹密布,出血,死亡率极高。这是中医对非瘟的辩证观点。 3、发病中存在个体差异。中医强调不同群体的体质(虚实寒热)、不同环境对疾病的影响。这与大量的临床发病特征相互吻合。因此疾病防治中应根据不同的条件进行药物的增减。 综上所述,中药对提高猪群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风险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建立在精准辩证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中药方案,从理论上推断,对疾病控制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基于当前的认识,中药对非瘟的治疗尚不可行,中药对非瘟的作用限于预防的范畴。 三、用于防非的中药方剂 板青颗粒、荆防解毒散、芪贞增免颗粒、扶正解毒散、清瘟败毒散等。 四、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1、中药使用前应做好猪群的中医诊断,即“辩证”工作。根据猪群的具体情况,针对性使用中药组方,既可有效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也能清楚常见热性疾病的发生,极大减轻猪场的疾病压力。 2、中药的使用效果取决于精准的辩证。中医理论认为,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阶段和环境下,药物的效果都不一样。在群体防控中,由于无法针对单一个体,因此疗效会出现不一致。 3、中药的使用剂量与疗效的关系很大。现在的推荐剂量很多时候不足以满足个体的需要,因此影响疗效。此外,高品质的中药材是确保疗效的基础。在生产中,对产品的选购一定是品质第一。 五、加味扶正解毒散 以《中国兽药典》所收录标准为基本处方,依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中兽医治未病思想,按照“君、臣、佐、使”的处方增减原则。选择党参、黄芪为君,臣以栀子、鱼腥草清热解毒,共凑扶正祛邪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该方剂可有效提高动物体内中性粒、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及分化能力,提升对疫厉之气的抵抗能力。拌料或开水冲焖后混饲,猪30-60g/天,连用10天,每月用一次。扶正祛邪,清热解毒,补中益气,用于多种热性疾病的预防。
|
上一篇: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四)
下一篇:夏季猪顽固性呼吸道病的病因和治疗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