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3-03 点击: 次 来源:PSY应用研究院 作者:刘辉旺等 - 小 + 大
随着生猪价格的一路高涨和国家各项养猪优惠政策的出台,各地正在进行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复产启动工作。但在目前没有商业化的非洲猪瘟疫苗上市的前提之下,很多暴发过非洲猪瘟并清场的猪场依然不敢涉足,害怕血本无归;对于成功拔牙和没有暴发过非瘟的猪场,对于复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不清楚。 针对这些问题,PSY应用研究院经过系统梳理,找到非瘟容易暴发的六大窗口期,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系统解决思路,形成了非瘟窗口期风险管理技术。 一、什么是非洲猪瘟六大窗口期 PSY应用研究院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非洲猪瘟暴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某些特定的阶段,非洲猪瘟更容易暴发,它们包括:发情、配种、分娩、断奶、转群以及免疫等六个关键阶段,我们把这些阶段统称为:非洲猪瘟暴发窗口期。 非洲猪瘟暴发六大窗口期 二、非洲猪瘟在窗口期容易发生的原因分析 非洲猪瘟之所以在这些时期容易发生,其背后存在诸多原因,PSY应用研究院认为猪只不同的阶段原因各不相同。 (1)母猪在发情、配种、分娩等阶段容易暴发非洲猪瘟,其原因以下四点: 第一、人与猪的直接接触频率很高。 非洲猪瘟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与接触频率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接触越频繁,非洲猪瘟就越容易发生。在这三个阶段,无一例外都频繁发生人与猪的直接接触,比如在母猪发情的时候,需要对母猪进行查情和发情鉴定;在母猪配种的时候,需要2次人工授精操作;母猪分娩的时候,需要进行人工接产,遇到产程过长还需要进行助产;在人与猪频繁直接接触过程中,只要人、工具、环境有非洲猪瘟病毒,很容易诱发该病的发生。 第二、子宫颈长期处于开张状态。 母猪在发情、配种、分娩等阶段由于子宫颈处于开张,且生殖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处于下降的状态,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尤其是非洲猪瘟病毒其主要感染途径是通过各种黏膜,另外在这些阶段也极易发生炎症,体内产生大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从而有利于非洲猪瘟病毒进入巨噬细胞,加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和扩散。 第三、其他疾病活跃促进非洲猪瘟的发生。 我们发现:存在蓝耳病不稳定、伪狂犬野毒感染以及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的猪场更加容易发生非洲猪瘟,它们是非洲猪瘟重要帮凶,这些病毒之所以可以成为非洲猪瘟的帮凶,根本原因在于这几种病毒会损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导致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大幅下降,有利于非洲猪瘟的入侵,刚好这些疾病在这三个阶段容易发生。 第四、部分非瘟耐过猪处在散毒排毒期。 这种情况尤其在非瘟拔牙成功猪场发生较多,由于存在少部分非瘟耐过猪,这类猪持续散毒排毒时间长达90天,会持续导致阴性猪只感染。由于它们和阴性猪类似,没有任何外观症状,在不借助仪器检测的情况之下很难精确剔除,且仪器检测具有相对滞后性,对于中小型猪场很难及时发现并剔除,因此导致猪群出现疫情波动。 (2)猪只在断奶、转群等阶段容易发生非洲猪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在猪群移动过程中,猪只在通过赶猪通道、人、工具、栏舍时,由于洗消不彻底,导致环境中有病毒残留,因此猪只容易通过这些途径出现二次感染,尤其是非瘟暴发后清场的猪场对于这类情况更加容易发生。 |
上一篇:王帅彪:非洲猪瘟下猪场的生存哲学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