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非洲猪瘟一周年:我们经历了什么?

时间:2019-08-14    点击: 次    来源:易邦生物    作者:胡继明 - 小 + 大

自2018年8月3号沈阳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一年来,我们由焦虑、恐慌、绝望到平静。经过这一年的洗礼,我们学会了什么?改变了什么?

一、行业格局悄然变化

(一)养殖结构改变:养猪产业化的时代,规模养猪场有资金,有技术。散户本无法匹敌,继而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非洲猪瘟的出现使规模养猪场屡屡受挫,部分散户反而依旧安然无恙。这是因为散户与外界的接触频率、饲养密度、人员流动的可控性强。由此可见,规模场与散户可能长期并存。

(二)养猪布局改变:前几年,养猪业向人口密集,原料主产区转移。车辆、人员、物资等给非洲猪瘟插上了翅膀,使过度集中的猪场遭受重创。以后的养猪布局可能呈点状分散式、向偏远区域发展。

二、高度重视生物安全

保证生物安全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简单来说,就是把病毒拒之门外,将环境病毒量降下来。之前规模场都有生物安全制度,但多数场落实不到位。

在没有非瘟疫苗的情况下,做好生物安全是最好的防控方案。无数成功案例证明,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保障猪场免于非瘟。

三、对疾病的敬畏

我们经历过猪瘟、口蹄疫、蓝耳等重大疾病,没有一种像非洲猪瘟一样让人束手无策。这彻底褪去了人类对战疾病的铠甲,赤手空拳地与其正面对峙,如此窘境让人心生怯意。

在国外对非洲猪瘟的研究基础上,我国集中了优秀的科研院所对非洲猪瘟疫苗进行攻克,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丝安慰和希望。

四、基础免疫加强

曾经的技术经验,在非洲猪瘟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实践表明,基础免疫良好的场感染风险小,发生后易控制。也就是说做好蓝耳、圆环等基础免疫可以降低猪群易感性,因此基础免疫不能放松。

由此我们注意到应该一猪一针,减少交叉感染的概率;不违反免疫程序的前提下可以同时免疫两种灭活苗或一种冻干和一种灭活苗,减少抓猪次数;尽量使用水佐剂疫苗(如易圆净),减少应激;使用冻干疫苗时可用免力健作为疫苗稀释剂,增加疫苗效果,降低应激反应。

五、饲养模式改变

我们曾一度学习西式集约饲养模式,甚至单场母猪上万头,配备最好的设备,可非洲猪瘟来到后不堪一击,这是因为密度太大,与外界接触频次高。反观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养殖场,反而相对稳定。由此我们学会了降低密度,分散养殖。未来的规模场会分散布局,规模大小调整到适中可控,种猪场会布局在人烟稀少的区域。

引种风险太大,行情飞涨,由此我们学会了把肥猪养到300-400斤;把优质三元当母猪使用;延长母猪使用年限。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常规免疫,如次数或剂量。

六、坚持的养猪人

悲观者认为养猪行业会止步不前,甚至消失。乐观者认为会艰难改变,健康发展,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对猪肉的喜爱是其他肉制品很难替代的,这种依赖,像对家的依赖,永远割舍不开。

养猪人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费尽心血,面对艰难险阻,他们选择负重前行。

希望长期与非瘟斗争的猪场能够做好生物安全,做好防疫迎接养猪业的春天。

上一篇:非洲猪瘟一周年:生猪产业链盘点

下一篇:影响中国猪业发展的六大关键因素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