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养猪业篇 > 文章

罗旭芳:非瘟常态化下加快构建生猪全产业链的思路

时间:2019-05-17    点击: 次    来源:猪兜网    作者:罗旭芳 - 小 + 大

5月17日上午,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养猪事业部总裁罗旭芳先生在第六届全球猪业论坛暨第十六届(2019)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上,作了题为《非瘟常态化下加快构建生猪全产业链的思路》的报告。

罗旭芳指出,非洲猪瘟的防控将常态化,非洲猪瘟促使养殖行业加快规模化进程,同时促使其向屠宰加工端的延伸。大中型企业和中等规模养殖户成为未来从业主体,不同养殖企业在屠宰环节有不同的取向和考虑。其中,大型养殖企业的主要方向是自建屠宰业务,也可考虑与屠宰企业共建,或在部分产能充足区域吸引屠宰企业就近布局。中等规模养殖企业即养殖联合体可以考虑业务合作、反向订单、内化为产业链一部分等方式。

以下是记者在大会现场整理的报告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1 当前国内非洲猪瘟疫情形势

目前养猪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非洲猪瘟不断蔓延,两广(广东、广西)是新的重灾区。非洲猪瘟疫情已成为中国养猪业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最大的挑战。非洲猪瘟防控,尚无有效疫苗可用,在有效疫苗研发出来前很长一段时期内,非洲猪瘟将与养猪业共存,非洲猪瘟的防控将常态化。

根据农业农村部多省市调研结果显示,河南省、广东省、吉林省、江苏省、重庆市和江西省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同比下降26%、26%、23%、28%、16.29%和5.2%,其中局部地区能繁母猪减少高达91%。与此同时,3月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同比减少18.8%,能繁母猪同比减少21%。

总结:非洲猪瘟的影响正在深化,未来一段时间给“保供给”带来严重挑战。

2 非洲猪瘟对养猪业的影响

2.1 政策上的变化

从调猪到调肉的转变

非洲猪瘟将加速我国猪肉消费形式的转型升级。这段时间,猪肉消费量下降明显,禽肉的替代消费逐步显现,禽肉价格直线上升。

伴随着猪肉调运逐步取代生猪调运,我国消费者的习惯(譬如,华南地区以消费热鲜肉为主)将会被迫逐步改变,冷鲜肉取代传统热鲜肉的比例会加速提升且较难逆转。

“集中屠宰、冷链运输、冷鲜上市”模式将进一步扩大应用。

分区防控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全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区域化防控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全国实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分区防控策略,将全国分为5大区:北部区、东部区、中南区、西北区和西南区。以后将是大区联防联控。

南方六省明确5月31日之后,仅六省区域内的肉猪可在本区域内流通(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省份除外);10月31日后,六省区域内省与省之间禁止肉猪跨省调运;3年内力争实现南方六省地级市与地级市之间由“调猪”转为“调肉”。

2.2 养殖企业面临的挑战

养殖结构调整加快,行业集中度提升

疫病、成本和环保推动了行业的周期波动,也推进了行业的规模化进程。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10年间全国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总出栏量所占比重从2006年的27%提高至2016年的45%。

环保整治行动可以说是影响2015年后规模化的最主要因素,在总量控制、禁养面积大、集中清退、门槛提升四大手段下,大量不符合标准的散养户及部分规模养殖场被迫加速退出市场。

非洲猪瘟作为周期波动中的“疫病”因子,由于缺乏有效疫苗,会对养殖户规模和群体造成更快的结构调整,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资金可能会是最大的问题。

非洲猪瘟降低了养殖环节的话语权

在非洲猪瘟发生之前,各养殖企业对毛猪市场价格有一定的话语权;非洲猪瘟发生期间,在疫情地区,屠宰企业掌握生猪产品流通资源,定价话语权掌握在屠宰企业手中,养殖端、销售端都要服从屠宰企业的安排。

总结:非洲猪瘟促使养殖行业加快规模化进程,同时促使其向屠宰加工端的延伸。

上一篇:陈光华:我国非瘟防控现状及生猪生产趋势

下一篇:秦英林:非瘟新常态下养猪业发展的新思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