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1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李巍 - 小 + 大
前言“非洲猪瘟对我国畜禽产业的影响”这个题目非常大,本文从以下将从五个方面向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非洲猪瘟对畜禽产业的影响:第一,非洲猪瘟的动态;第二,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产能造成哪些冲击和影响;第三,针对非洲猪瘟,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及对政策的简单解读;第四,对畜禽产业发展格局带来的变化;第五,对猪肉消费以及其他的替代品有哪些机会。 “非洲猪瘟对我国畜禽产业的影响”这个题目非常大,我个人研究程度有限,也不一定能讲得好,班门弄斧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内容基于公开数据和资料,通过汇总整理,并向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非洲猪瘟疫情的动态 官方统计的疫情发病情况是129起,除了台湾之外 的31个省区,省市,自治区,几乎遍及我们全国。捕杀数量方面,官方公布的是100多万头,但实际的数量可能更大,或是这个的数的十倍或者百倍。这个数量,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了解。 非瘟在国内都发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体现2018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发生,八月份在东北刚开始,然后紧接着是河南郑州双汇屠宰场。然后跳跃式的发展到江苏、安徽。第一个阶段,是一个点状散发的状态,整体来讲还是可控的,国家政策应该是打歼灭战,但这个最好的控制非洲猪瘟的时机没有把握住。东北疫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造成了第二阶段的局部流行的特征。第三个阶段是蔓延和扩散开来,这个时期已经到了2018年的10月份,这个时候也是第一阶段首先发病的辽宁地区,出现大型规模场发病。第四个阶段,我认为是全国范围的蔓延和流行,进而造成一个失控的状态,最后造成的局面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在中国发生非洲猪瘟以后,很快的也波及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越南,柬埔寨。另外蒙古也出现疫情。迄今为止,五月份疫情并未公布,我大致统计了一下从八月份到现在,高峰期集中体现在10月、11月、12月发病比较多,死亡数最高的是2018年12月、2019年1月,原因可能是集团大规模猪场发病比较多一些。 以上介绍了非瘟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的传染源是带毒的冻肉、泔水等,发病猪场主要散户为主,当时从业者以及整个行业非瘟重视不够,或盲目乐观或无知无畏;第二个阶段,到了九月份以后,包括江苏,安徽等在大面积发生以后,传染源主要集中在猪车、猪贩,再就是屠宰场,主要发生的还是集中在散户或者中小养殖户,从业者心态方面或警觉,或开始有所恐慌,直接导致了第三个阶段的抛售情况的出现。第三个阶段,惊慌失措、抛售现象增多,这个阶段,有一些规模猪场中招,非瘟的传播的途径太多了,规模猪场的拉猪环节、猪车等流通导致了规模猪场也会中招。第四个阶段,除了常规的猪车、屠宰场传播载体之外,上游病猪偷卖、饲料等污染严重进而造成了整个行业的恐慌抛售,甚至破罐破摔,偷偷卖猪等情况的发生。第五个阶段,我认为是在春节以后那最主要的传染源成为了病猪的冻肉。这个阶段,从业者,尤其是对饲养管理认知不够清晰的中小型养殖户存在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状态。接下来,不论官方还是规模猪场,多认识到问题后开始积极的应对状态,比如PCR仪器检测去排除非洲猪瘟的影响。 有没有第六个阶段呢?我认为第六个阶段,也就是接下来的这个阶段,可以说是后非洲猪瘟时代,应该是发生在今年的下半年。传染源方面应该是隐形带毒猪。私自贩运现象还是存在,但在国家这个严格的管控之下,应该说会有所收敛。带毒冻肉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在。发病猪场会相对减少,尤其是规模化猪场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相应的提高,发病情况将会得到控制。 养猪人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非洲猪瘟之后,心态有所端正:不像以前那么恐慌。这种状态有利于各环节开展积极自救。各种企业,如上游饲料企业,大型集团,线上或线下的,各种培训增多,获得有效知识的渠道增多,对行业的采取措施自救是有效的措施。 大家都预期下半年的猪价会很好,尤其是产业人士看到死猪的现象太多了,所以产业对这个未来的猪价抱有极度乐观的心态。从而产业出现了这么一种现象:只要是能配种的母猪,都配上种,三元商品猪转为后备母猪这种现象。相当一部分地区存在这种现象。所以生猪供给缺口会逐渐抹平,产能会有所恢复。 同时我们发现,规模化企业并没有因为非洲猪瘟而惧怕。而是在经历了大半年的非洲猪瘟之后,对抗非洲猪瘟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按部就班的按照计划补栏投产。 |
下一篇:猪业渡劫,毁灭还是新生?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