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1-0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兽药杂志 作者:仇华吉 - 小 + 大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广泛出血性猪病毒病,死亡率可高达100%,目前尚无商品化疫苗可用于其预防。该病虽然不感染人、无公共卫生危害,却是一种毁灭性动物传染病,是养猪业的头号杀手,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该病不仅对养猪业构成现实的生物安全威胁,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战剂。 1 对我国非洲猪瘟疫情形势的研判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辽宁沈阳爆发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截至11月5日,短短3个月时间里,该病迅速蔓延至14个省(市、自治区),几乎牵涉了半个中国,累计爆发疫情58起,扑杀生猪近50万头,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尤其需要警醒的是,某些规模化猪场也未能幸免。这场遭遇战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和国计民生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鉴于我国目前的养殖模式、生物安全水平和防控资源等,疫情恐有继续蔓延之势。我国政府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应对总体上是有力的,但也面临种种挑战。针对目前严峻的防控形势,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防控策略和重点。 2 非洲猪瘟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和挑战 非洲猪瘟的爆发对我国养殖业构成了空前的挑战,将对我国养猪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养殖业产业格局的重塑 目前养猪业占畜牧业的比重高达50%,猪肉消费占肉类60%以上。非洲猪瘟疫情势必打击部分养猪从业者的养殖信心和补栏意愿,因此有必要提高牛羊肉等其他肉类的生产和消费,降低对猪肉的过度依赖。 2.2 养猪业区域的重新布局 近几年经过政策和市场的调节,目前已形成了南猪北养、西猪东调的养猪布局,非洲猪瘟的肆虐无疑为其发展前景投下巨大阴影。 2.3 经营/盈利模式的调整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的爆发和随之而来的生猪跨区域禁运,加上屠宰加工分布不均衡,给养殖场的正常经营造成困难,部分猪场压栏现象严重,资金和养殖空间压力加大。 规模化猪场今后需要重新统筹布局养猪配套产业,向饲料、饲养、屠宰、加工、冷链运输、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 2.4 养猪模式的改变 公司加农户是很多地区和企业的主要养殖模式,非洲猪瘟给这种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和挑战,有关企业需要调整自己的养殖和运营模式。 2.5 生物安全体系的提升 国际经验表明,面临凶险的非洲猪瘟疫情,缺乏生物安全防范措施的散养户和中小猪场迟早会成为它的“盘中餐”。环保压力和非洲猪瘟疫情大大提高了养猪从业的风险和门槛,这对推动养殖业提档升级不失为一件好事。 2.6 泔水养猪的终结 目前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相当比例发生在泔水养猪户,泔水已被证明是危险的传染源。可发展泔水的替代处理途径。据报道,有人用泔水饲养蟑螂来生产动物源性蛋白,这不失为一个变废为宝的策略。 2.7 饲料业的蜕变 近期有报道称,从部分猪血浆蛋白粉中检测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这几乎宣告了猪源性饲料添加剂(如血浆粉、血球粉、肉骨粉)的死刑。如何解决这些添加剂的出路和替代途径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
下一篇:对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的思考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