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中国肉牛产业的真实现状

时间:2018-08-21    点击: 次    来源:北方牧业    作者:张春雷,李俊 - 小 + 大

空白的饲养标准,怎能脱离实践?

国内育肥牛平均出栏重由10年前的500千克至550千克,逐渐上升到了现在的600千克至700千克,甚至很多优良品种牛的出栏重达到了750千克至850千克,那么问题就出现了,看过养牛书籍的人都知道,在《肉牛饲养标准》中,营养参数最高只给到500千克的体重标准,那么体重超过500千克的肉牛从理论上到底应该怎么饲养呢?可以理解成是理论上的空白吗?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饲养标准》首先要建立在《饲养试验基础之上》,由大量饲养成功的实践数据所得才是切合国情,具备实际指导意义的;我国自然养牛条件本就不足,与常年如呼伦贝尔大草原般的澳洲、南美洲不同,他们凭借着低廉的谷物价格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我国相比拥有比较明显的天然优势,但是在肉牛育肥饲养技术方面,中国的养殖水平毫不逊色,希望从政府、到科研机构、再到行业协会,能够从实践出发,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用《肉牛饲养标准》,为中国肉牛产业解决真正的实际问题。

不关心增重效果,单纯的运作营销模式,这样的饲料企业能够“帮助”养殖者致富吗?

多数饲料企业的饲料配方都是使用配方软件“合理”设计出来的,而饲料配方软件却只是按照《饲养标准》中的固定数据,进行辅助计算的一款工具而已,当《饲养标准》本身都失去参考价值的时候,配方软件设计出来的肉牛饲料产品效果会是什么样呢?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的商品肉牛浓缩料、肉牛精料补充料都不具有实用性(根本没有经过实践去验证过),一些肉牛饲料生产企业只是在单纯地运作“营销模式”,关心的只是每卖出去一吨饲料能够赚到多少钱?至于饲料对于肉牛的增重效果如何?饲料企业自己也根本不清楚,甚至就连国内某家大型上市饲料集团公司的高级配方技术人员,都不知道自己设计出来的“肉牛浓缩料”的用量比例是多少?只是凭借虚假的广告语“肉牛月增重100斤以上”去迎合盼牛快长养殖户们的心理需求,用不成熟的产品加上不成熟的指导方法去欺骗养殖者,最终导致养殖亏损。

如果脱离前提条件谈“增重速度”就像不考虑“马拉松与百米赛跑”的本质区别,而单纯地去谈速度一样,肉牛增重速度数值的高低,不仅仅受品种的影响,瘤胃误差、育肥期长度、架子牛性质都是很关键的影响因素,要理性认识增重速度,不要对增重速度有不现实的要求,谨防受骗上当,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架子牛空腹进场最高的称重数值出现过7天增重96.5千克的现象,但这完全是由瘤胃误差造成的;经过多年实践证实,对于“常规架子牛”育肥而言(体重250千克至350千克的架子牛),育肥期前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绝对高于育肥期后6个月的平均月增重速度,这一规律是饲料与饲养方式所无法改变的,肉牛育肥后期增重速度的下降是符合一切动物生长规律的,任何动物都不可能无限地生长,当接近体重饱和值时,由于增重空间越来越小了,所以增重速度就会变慢。

结语:无论是大型肉牛养殖企业还是小规模散养农户,只要踏踏实实的按照过日子方式去经营管理,就可以获得可观利润;大型企业要加强细节管理,使养殖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化,让养殖环节回归到正常的养牛道路上来,才能够真正避免“台词中的规模化优势”转变为“实际当中的规模化劣势”现象;而小规模散养农户,由于具有独特的灵活性和诸多的低成本优势,依然可以长期在行业当中立足,因为海量的小规模散养农户一直都在盈利;未来的中国肉牛产业,并不会成为大企业消灭小规模散养农户的垄断性产业,仅凭几个超大型的养殖屠宰企业,根本无法满足全中国人的牛肉消费需求,数量庞大的小规模散养农户,在中国肉牛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上一篇:奶业全产业链上的“纠结”

下一篇:我国养羊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