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6-08 点击: 次 来源:生态环境部 作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 - 小 + 大
3.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发声,积极回应,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4.组织媒体记者开展伴随式采访,采访一线督查人员,曝光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5.对治理大气污染成效突出的地区、各地污染防治好的经验做法,以及表现优秀的督查组等,组织媒体进行现场深入采访报道,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异地执法信息公示 按照《环境监察执法证件管理办法》“下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受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委派开展异地环境监察执法活动的,不受环境监察执法证件规定的区域范围限制”的规定,督查开始前,生态环境部将对参加督查人员及其执法证件信息进行公示,明确临时执法范围调整。督查过程中,督查人员应出示生态环境部印发的身份证明函及个人执法证件进行异地执法。 (五)补休安排 根据督查计划总体安排,除春节前后(2019年1月28日至2月17日)暂停督查外,其余节假日均正常开展督查工作。督查任务结束后,派员单位要根据周末、法定及属地节假日,安排参加督查人员补休。 九、工作要求 (一)开展独立督查 督查组采取独立督查方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得陪同检查。督查组要根据总体安排,灵活拟定每日督查计划,认真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企业(点位)进行检查,尽量覆盖所有乡镇,充分反映各县(区)整体情况,不得由地方指定。督查组要事先做好保密工作,严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以及地方政府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督查过程中,确需当地指引的,可在到达后与所在乡镇联系人联系,请求配合。如发现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线索,需及时调查取证、现场监测的,可要求当地环保部门做好配合工作。 (二)联络机制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陕西7省(市)环保厅(局)各确定1名总联络人(副厅级),负责督查工作总体联系对接,重要事项沟通协调等工作;确定1名督查工作联系人,负责督查工作信息收发、整改情况反馈等工作。 “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人民政府及环保局各确定1名工作联系人,负责督查期间重要事项的沟通协调,交办信息收发、信息公开等工作。同时,确定1名后勤应急保障联络人,负责督查组在各城市督查期间医疗急救、事故险情、材料打印等协调、协助与情况上报、联络等工作。 “2+26”城市、汾渭平原11城市各县(市、区、管委会)环保部门确定1名联络人,负责日常工作协调。 派员省份环保厅(局)确定1名抽调工作联系人,负责安排抽调人员、报送相关信息等工作。 有关省(区、市)环保厅(局)将本省各级单位联系人汇总后,于2018年6月8日前报送专项办。 (三)及时报送信息 督查组现场检查时要使用生态环境部提供的督查APP做好记录,应在现场完成信息录入(包括检查记录及现场照片等),并于第一时间由参与检查人员共同确认后上传。每轮次督查结束后,各督查组报送督查总结报告,综述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及地方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成立临时党支部的督查组要将开展党务学习、工作情况一并上报。 (四)完善督查交接 前后两轮次督查人员应做好工作交接。前一轮次人员要将前期督查工作情况、发现的问题、地方整改情况等有关资料,移交至下一轮次督查组。前一轮次人员应在现场检查中,通过“传、帮、带”的形式,介绍当地重点行业类型、污染源分布等基本情况,并传授前期总结出的督查经验。 (五)坚持压力传导 督查组应紧紧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督查,不替代地方开展工作。不同城市应各有侧重,重点盯住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通过督查切实传导压力,推动地方真正把工作抓实,强化严督严查,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六)人员选派 派员省份要高度重视强化督查工作,综合考虑人员年龄、健康状况、业务专长、政治素养等方面因素,选取政治可靠、信念坚定、作风正派、自律性强、业务过硬的人员参加督查。派员单位是参加督查人员的“廉政第一责任人”,要做好行前动员培训,强化廉洁自律教育,经常关心参加督查人员的生活保障,统筹做好人员、工作协调,处理好异地督查和属地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