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04-15 点击: 次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拥有14亿人口、原奶供应相对短缺、被誉为全球最大乳制品消费大国,然而,中国奶牛养殖业却不景气,大型奶牛养殖企业亏损额一年比一年高,去年接近10亿元亏损级别的就有2家。 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现代牧业、中国圣牧2家公司交出的均是业绩巨亏的财务报告。而新上市半年的庄园牧场业绩同样也不理想,公司去年营收与净利润双降。 中国圣牧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全年营收27.07亿元,同比下滑21.9%,实现净利润为-9.86亿元,同比下滑244.8%。分业务来看,公司奶牛养殖业务和液态奶业务两部分收入都出现下滑。 现代牧业发布的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7.84亿元,同比下滑1.6%;实现净利润-9.7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扩大31.4%。分业务来看,现代牧业去年原料奶业务实现收入43.99亿元,同比增长10.3%,液态奶业务实现收入6.65亿元,同比下滑55%。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两家公司的亏损额接近10亿元的中国圣牧和现代牧业,它们虽然也有自己的品牌产品,但主体业务还是原奶的生产与销售。中国圣牧讲的是有机液态奶的故事,而现代牧业则是中国最大的牧业公司,它们的巨亏,也让外界再次将目光关注到这些国内大型牧业公司身上,对于大型牧场适不适合在中国发展的质疑声再次响起。 纵观全球乳业市场,中国乳业已经与国际接轨,在乳业全球化的今天,低奶价将成为常态,大型牧场在中国有没有未来?什么样的模式才适合中国牧业的发展?带着疑问,《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部分大型乳企、大小型牧场负责人、行业专家、奶业协会负责人等,针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讨论。 日前,《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内部分大型乳企、大小型牧场负责人、行业专家、奶业协会负责人等,针对中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之路进行了讨论。小编将其分享给大家。 山东奶协会长张志民:不以牧场大小论成败 中国奶牛养殖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多方面,但不能简单的归咎为大型牧场在中国的发展不适合,国内大型牧场的优势可以将饲料成本降低到50%(中小型牧场的饲料成本占65%左右),但是,大型牧场的财务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要高于小型牧场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导致大型牧场在奶价降低至3.6元/公斤时,企业濒临亏钱的原因所在。 在张志民看来,中国的奶牛养殖企业只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它们的生存状况就有保障:第一要符合环保要求;第二要拥有土地资源;第三要有技术支持;第四要有充足的资金;第五要与生产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张志民没有正面回应大型牧场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张志民却提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是大势所趋。“2017年中央一号文中提到,全面振兴奶业,重点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引导扩大生鲜乳消费,严格执行复原乳标识制度,培育国产优质品牌。从中央政策来看,未来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将是一种趋势。” 面对当前中国奶牛养殖业的现状,张志民表示,从2014年至今,大家都在探讨中国奶牛养殖业模式与发展之路,但今天依然看不到养殖业的春天,问题在于体制机制上。“多年形成的发展方式导致了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没有达成利益共同体,是产业经营体制出了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养殖业将继续过动荡不安的日子。 “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乳制品行业也从过去的要速度、规模化向质量和效益转变,转变乳业发展方式、调整奶系品种和产品结构,销售渠道也多元化,积极发展低温巴氏奶的生产与销售。另外,发达国家乳业发展之路就是奶农利益与加工企业利益捆绑在一起,奶农以合作社的形式入股乳制品加工企业,双方利益共担。”张志民表示,未来乳业的改革中,除了市场化运作外,需要政府的政策干预。建立多元化主体,多渠道流通,开放包容,利益共享的市场新格局、新秩序才是中国奶业春天的希望之所在。 乳业专家宋亮:大型牧场不利于乳业发展 上游养殖企业业绩颓势背后更深层的问题则是中国大型牧场的困境。“大型牧场从长期看不利于中国乳业发展。一是中国乳业国际化发展早已是事实,不可阻挡,大型牧场的高成本造成其国际竞争力很弱的风险将长期存在;二是大型牧场朝下游发展成功的概率很低;三是大型牧场成本下降空间很小。因此,大型牧场应该尽早转型,否则拖的时间越长转型的成本越高,风险越大。”宋亮表示,从长期看,要始终坚持适度规模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相互结合的发展模式,建立紧密的上下游供应衔接关系和利润分配关系。 宋亮表示,中国市场全面融入国际乳业市场是不争之事实,国内乳资源与国际乳资源在中国市场上必然扮演不同的角色。国内奶源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成本不具优势。因此,通过产品结构分工,引导国内外乳资源进行分工,一方面可以保障国内消费需求,保持市场开放;另一方面可以保护国内奶牛养殖产业。保护本国奶源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低温产品,同时拉开低温产品与常温产品的价格,常温产品尽可能做到满足基本需求,而低温产品更加营养,低温价格高于常温,有利于掩盖本国生鲜乳高价劣势。只有当符合中国现代化养殖业的产业组织模式建立起来的时候,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养殖成本。 |
上一篇:孟庆翔:我国肉牛产业尚处初级阶段
下一篇:台湾现代奶业简介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