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肉牛生产节本增效的关键措施

时间:2018-01-1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    作者:胡士林 - 小 + 大

我国肉牛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国产牛肉与国外进口牛肉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这是大家的共识。为探索我国肉牛生产节本增效的途径方法,笔者深入我国肥育牛牛源主产地之一吉林对肥育牛的养殖、交易、运输过程以及买回家后的饲养管理过程进行了跟踪式调研;还对甘肃张掖地区的几个大型肉牛场以及山东阳信、莱西等地的肉牛养殖现状也进行了调研。我们认为要提高肉牛养殖生产效益,首先要从改进“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饲养模式和提高规模化可繁母牛饲养场犊牛成活率入手。

现就这两个问题提点自己的看法,希望对肉牛生产节本增效产生一点裨益。

1  改进“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饲养模式。

“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对肉牛生产来说,无疑要增加一项贩运成本,依据运输距离的长短有所不同,例如从吉林市附近买的肥育牛运回潍坊,每头牛约需要300元费用(包括交易、运输、检疫费用),这是一笔固定的必须支出。在“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模式下,增大肉牛养殖成本最大原因应是来自于交易和运输两个环节对牛身体所产生的损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使得肉牛养殖成本的控制充满了不确定性,有时难以估量。

就拿笔者跟踪的这起交易来说,牛只大约在早晨6点左右被运到交易市场,上午10点左右被买家收购,至第二天凌晨2点被装上车起运,一路奔波不停歇至第三天凌晨5点到达山东潍坊的饲养场。这批牛历经约50小时旅途奔波,没吃没喝,由此引发严重的运输应激反应。到达饲养场后的第二天所有牛鼻镜发红,经过畜主的悉心照料,大多数牛于1周左右步入正常饲养轨道,有10头牛于到场后2周出现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症状,发生严重的运输应激综合征,发病率为11.6%(10/86)。经治疗死亡2头,有4头牛康复,另有4头牛饲养半年后经多次治疗仍被毛粗乱生长缓慢,当属淘汰之列。本次购买肉牛因牛机体损伤所引起的损失构成包括大群牛2~4周生长停滞、死亡牛、治疗费用和衰残牛饲养成本,总损失估价约4~5万元,分摊到出栏牛身上,平均每头增加饲养成本约460~580元。据此推算,本次购买肥育牛行动,使得每头出栏牛身上增加成本约为760~880元。养殖户对买回的牛育肥6个月后出售,按目前牛市行情估算,每头牛的盈利约为2000~3000元。由此可见“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饲养模式代价之高,其造成的损失约占盈利的38%~44%。该场养殖经验丰富,防控技术力量较强,措施落实及时到位,尚且如此,哪些饲养管理水平稍差的,损失就更为严重。

目前来看,取消“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饲养模式是不现实的,其存在的必要性,既有国家宏观养殖政策方面的考量,又有市场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取决于牛只输入地可繁母牛的饲养成本。因此,肉牛生产要节本增效必须首先对“北繁南育”或者说是“北牛南调”饲养模式各个环节进行必要的改进,以减少开支节约成本。

1.1  改进交易环节,目标是取消牛只赶集现象,尽可能减少牛只的转运时间。
      应尽快建立网上牛只拍卖交易市场。每个养殖户将自己的待出售牛的数据(形态、大小等图像或可量化数据)和最低报价挂到网上的拍卖交易市场,买方可以加价竞买。交易确认后,买方可直接到饲养场拉牛。这样做的好处是减少牛只的转运次数,节约牛只体力,降低应激反应。

1.2  改进待售牛只在原产地的饲养管理方式,提高抗病能力。
      通过网上签订交易约定后,可根据买方要求,对待售牛只进行必要的免疫和饲喂调整。这样做可提高牛只抗病力,便于到达肥育牛场后能迅速适应环境和饲喂条件,减少疾病的发生。

1.3  改进运输方式,提高牛只福利待遇

牛只输出地应配置有专门的动物运输车,保证牛只运输过程中的休息和饮水的福利。从吉林到潍坊的长途运输过程中,牛只没吃没喝,牛只至少脱水5%。

2  改进可繁母牛饲养方式,提升规模化饲养可繁母牛养殖效益
      目前,所有规模化饲养可繁母牛的饲养场都采用犊牛自然哺乳方式,犊牛跟在母牛屁股后面转,和成年牛一样经受恶劣的饲养环境的考验。在此饲养模式下,可以说养殖数量越多、密度越大,环境中病原的数量就越多、密度越大,犊牛承受的感染压力就越大。在目前生物安全防控措施落实普遍缺位的情况下,比较而言,诞生于农户小型饲养场的犊牛所经受的生存考验要远小于出生在所谓规模化饲养场的犊牛。笔者所到甘肃张掖几个大型肉牛饲养场的犊牛2月龄成活率不足40%。因此,要提高规模化饲养可繁母牛的养殖效益,关键在于提高犊牛的成活率。

如何才能增加可繁母牛饲养数量,如何才能提高犊牛成活率,我们认为应抓住以下关键措施。

2.1  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下的可繁母牛饲养模式,鼓励农民兴办饲养5头~20头可繁母牛的小型饲养场,“粮改饲”政策的落实,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给予制作青贮饲料补贴的模式上,应有新的方式方法。

上一篇:2017年河北省奶牛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2018年养羊将进入黄金期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