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育种理论在肉鸡育种中的应用,肉鸡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每年递增1.0%-1.5%,肉鸡从出壳到上市的生长周期逐渐缩短。但近一时期以来大多用户感到生长缓慢,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从遗传育种、饲料营养、饲养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品种的选择 鸡的品种都是经过人选育、杂交而产生的杂交配套系,品种退化、种鸡被污染都会影响生长。众所周知,肉鸡生长发育快。纯正的商品代肉鸡7周龄体重达2—2.4千克,料肉比1.9—2.0:1并且适应性抗病力强经济效益高。因此在选购雏鸡苗时应首先了解所选品种是否适应当地市场需求;而后了解提供雏鸡的种鸡场卫生防疫情况、种鸡群健康状况及信誉度如何。真正的做到货比三家,免得购到品种不纯的鸡苗。 二、饲料的品质 满足营养需要是充分发挥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首要条件。优良品种具有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但若不能满足需求会影响生长性能。大量实验表明,只有高能量、高蛋白质、低纤维的饲料,饲料报酬高才能使出肉鸡获得最佳的增重效果,表现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生物学经济学角度综合考虑,肉用仔鸡的日粮能量浓度在3.3兆卡/千克以上较理想,若受条件限制,0—4周龄和5—8周龄的日粮能量可降至3.1兆卡/千克、粗蛋白质21%,5周龄以上为粗蛋白质19%。自配料应达到上述指标,但由于饲料原料受水分、粒度、籽粒饱满度等的影响却很难达到指标,所以选购原料应确保内在质量。同时也可选用有经济和技术实力、重质量守信誉的大型饲料厂家生产的肉鸡专用料。所以生产者应注重饲料的内在质量,确保饲料营养指标达到肉鸡的需要量,充分发掘生长潜力。 三、饲养管理因素,“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可见管理的重要性,饲养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密度:生产实践证明,肉用鸡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成活率、饲养密度成反比。肉鸡适合高密度饲养,但究竟密度多大为好要根据情况而定。譬如,在垫料上饲养密度适当低些好,网上育雏饲养密度可高些。通风条件好的可高些反之低些;密度过大鸡的活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湿度增加、垫料问题增多,导致鸡生长缓慢,群体整齐度差,以感染疾病死亡升高且易发生相互残杀;若密度过低则浪费空间饲养定额少成本增加。因此要根据鸡舍结构通风条件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一般平养肉鸡三周龄前30只/㎡、三周龄时20只、5周龄时15只、6—8周龄10只左右,笼养可比平养提高50%。 2、光照:光照的目的主要是便于鸡群采食、饮水和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肉用仔鸡饲养光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长光照,即第一周为24小时光照,以后每天光照20小时左右,使鸡有充分时间采食。另一种是间歇性光照,即第一周为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从第2周开始实行夜间间断照明,即开灯喂料。鸡只采食饮水后充分休息。生产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光照程序。 3、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是现代集约化肉鸡养殖是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日常管理中最难控制的环节。 温度对肉鸡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效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过高,鸡群采食量降低、饮水增加、生长缓慢,易引起肠道疾病。温度过低,鸡群采食量增加、活动量增多,能量消耗增加、饲料效率降低。环境温度过高会影响鸡的采食量,并非简单的直线关系。环境温度越高,采食量下降越大,试验研究发现40日龄以前的肉鸡气温在19-26℃,随着气温的升高,增重和饲料消耗直线下降,下降速度分别为16.2克/天、52.9克/天,当环境温度进一步升高时,肉鸡的生长速度下降更快,高温不利于肉鸡成活。在29.4℃环境中3-8周龄鸡全部成活,而在40.6℃中的死亡率87%。 鸡舍内的湿度直接影响到鸡的生长发育。湿度太低,肉鸡羽毛蓬乱,易引起脱水;湿度太高,易引起各种病菌的大量繁殖,爆发各种疾病(如球虫病等)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育雏前两周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5-70%,两周之后应保持在50-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