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达国家草食畜牧业趋势 在草食畜牧业发达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草食畜牧业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掠夺式经营、20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边利用边治理改良和80年代以后进行可持续管理3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这些国家己经逐步建立起了注重草场改良、品种改良、产业开发、科技服务和政府管理的可持续管理模式。 (一) 注重草场改良,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草食畜牧业发达国家都有完善的人工改良草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采用围栏分区轮牧技术,对原有的可利用草场,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大范围的改良,提高单位面积的载畜量和牧草质量。新西兰建立起高效优质的以白三叶与黑麦草为主体的混播草地,在缺少或草场资源匮乏的地区建立人工草地,不仅改善了草地的土壤生态条件,增进了土壤肥力,提高了草地供氮营养能力,而且提高了牧草的品质与产量,最终大幅度提高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二) 注重品种改良,大力提高畜禽良种化程度。发达国家牛、羊等草食家畜的良种率均达90%以上,草食家畜存栏总数不断减少,单产逐年上升,对草食家畜良种率非常重视,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性别控制等技术及配套技术相当成熟。而我国目前对良种家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应在从国内外选择引进一些优良品种推广的基础上,加强对原有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高和推广。 (三) 注重产业开发,不断提高畜产品利润。国外发达国家重视畜产品深加工,提高草食畜牧业的附加值和利润。如新西兰畜产品以追求绿色环保、卫生安全、营养健康为显著特征。他们十分重视适应市场需求,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有很好的国际声望。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创汇的50%,占日需品出口的80%,现已成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国畜产品品种单一,产品不分级,包装粗糙,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四) 注重科技服务,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国外发达国家,重视科技新成果转化。协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架起科学家与牧场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加速了新科技的产业化应用。这些先进技术主要体现在畜禽新品种培育、畜产品加工工艺与草地机械的研发等方面。在新西兰,牧场主采用同期发情,统一配种,集中产羔,规模育肥;在育肥手段上充分利用牛羊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配制营养全面的日粮,逐渐缩短牛羊育肥时间。近三十年来,随着产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牧场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都明显下降;但每个牧场的规模、单位产量与质量却不断增长。 (五) 注重政府管理,保障草食畜牧业持续发展。高度重视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的政府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鼓励和支持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法国政府依据其所拥有的草地面积和该地区畜产品供给需求,确定其产量。如果超额生产,就要受到处罚,即减少甚至取消其享受的政府补贴;澳大利亚在推行可持续放牧战略时,政府通过减税以及经济补贴来激励农场主执行这项战略。由于受政策的约束与激励,这些国家的草地畜牧业在发展的同时,草地资源得到很好的利用和保护。 三、制约我市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全市草食畜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国内外发达地区,我们还有较大差距,仍存在能繁母畜存栏量逐渐下滑、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资金不足制约发展等问题。 (一) 能繁母畜存栏量逐渐下滑。近年来,受国外低价牛羊肉大量进口及小反刍兽疫的影响,全市肉牛肉羊价格冲高回落,肉牛肉羊养殖效益持续下滑,加之畜牧业结构调整,散养户加快退出,能繁母畜淘汰增多,规模养殖场发展缓慢,导致当前能繁母畜存栏量逐渐下降。据统计,2014年底全市能繁母牛存栏24.6万头,同比下降13.48%;能繁母羊存栏48.04万只,同比下降8.25%。特别受国内奶粉大量进口及今年以来欧盟取消奶粉配额制度及的冲击,全市牛奶价格持续下滑,“卖奶难”问题持续存在,奶牛养殖亏损严重,养殖户开始淘汰产奶牛。据统计,2014年底全市奶牛存栏9.96万头,同比下降7.46%。 (二) 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低。受养殖技术、养殖条件和养殖资金的影响,全市除奶牛以外,肉牛肉羊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小规模分散饲养,集贸市场销售占主导的形式,牛羊生产规模化体系尚未完全形成。据统计,2014年底全市肉牛养殖场户4.2万个,平均饲养规模8.37头,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仅有604个,占养殖总量的28.6%。肉羊养殖场户6.98万个,平均饲养规模为11.55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规模羊场仅有850个,占养殖总量的25.66%。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比重较低,基本延续了农户繁殖、规模场育肥的养殖模式,公母、大小不分群,既不利于重大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也不利于牛羊良种、动物营养等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