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大家应该对临床乳房炎的分级有个基本概念,如果只有牛奶的性状发生变化(如颜色变化、凝块、变粘稠),则被定义为一级乳房炎;如果乳汁发生变化的同时伴随乳房病变,如红肿,出现硬块等,则为二级的乳房炎,如果乳汁乳房出现病变且发现牛体本身发生了变化,如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就是三级乳房炎。 细菌学分析重要吗? 造成临床乳房炎的病原菌可分为主要病原菌和次要病原菌,主要病原: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化脓链球菌、支原体、绿藻、酵母菌;次要致病菌:牛棒状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微球菌属。 除了临床乳房炎外,还有亚临床乳房炎。亚临床乳房炎是影响大罐奶体细胞数的主要原因,由于亚临床乳房炎并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牛奶、乳房以及奶牛本身都没有任何可观察到的病理性变化。只能通过体细胞数这一指标进行排查。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大部分会转化为亚临床性乳房炎。亚临床乳房炎的病原检测数据可以去帮助我们对牛群中隐性的乳房炎病原菌传播和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有效降低大罐奶体细胞数。 因此,在乳房炎的防控计划中,病原菌的检测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知道病原菌,才能知道其传播方式以及来源,帮助牧场更有针对性的制定治疗方案和防控措施。 当我们知道病原菌后,实际上也就知道了病原菌存在的环境,如何传播,也就可以评估出对于整个牛群造成的伤害与损失,这是细菌学分析最重要的原因。 同时针对病原菌感染的情况,我们还可以在牧场制定一个合理的防控计划。知道病原菌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的类型,并预知治疗的时间,治疗的难易程度,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高其治愈率。 了解病原很重要 不同的病原菌的鉴定方法也不尽相同,比如,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他一般存在于泌乳期的牛群中,在挤奶过程中通过奶厅中的挤奶设备,毛巾、挤奶员的手作为媒介传播给其他牛。而如果是鉴定大肠杆菌的话,这些牛群的范围可能是干奶期或泌乳期牛群,我们要观察其环境,以及检测其粪便,再进行判定。有了鉴定方法后,可以通过不同的病原菌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不同的防控方案。 从治愈率方面讲,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治疗相对困难,如果治疗不当会引发慢性的感染和反复发作。大肠杆菌治疗相对容易许多,治愈率高,而发生率比较低。而克雷伯氏菌的治愈率较低,并且病情复杂伴有全身症状。对于任何一种疾病包括乳房炎也是,首先要控制疾病,对牛群有一个管控措施,要做到这些就要做到如下两点,第一,除去目前已经发生的疾病;第二,杜绝新发病例,这样才能把牛群的乳房炎疾病降到最低。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淘汰率与治愈率比新发率高出多少,计算和把控整体的乳房炎发病率。如果新发率高于治愈率则说明乳房炎在不断增加。 乳房炎的控制 乳房炎管理的两个选择(适用于任何疾病) 去除存在的感染病例首先要改进奶厅环境,把可能发生乳房炎的情况一一去除,其实这也降低了乳房炎的感染率,实际上也是预防的过程。反之若乳房炎已经发生了,这时候要想办法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在治疗过程中改善牛群情况,治疗是一个恢复的过程,我们不能在治疗过程中让疾病更加严重。 其次预防新发感染,这就需要我们重点考虑预防过程,针对不同阶段,制定一个措施,包括干净没有感染的牛群,干奶牛以及泌乳牛。如果牛舍环境非常不好的话,会产生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会传播到牛群中,而牛群中有大量的感染牛,这些牛在挤奶过程中会把细菌传播到未感染的牛群中。我认为不同牛群中不同的元素,不同的感染因素都可以导致牛群乳房炎的发生。但是其泌乳的关键点不一样,比如环境因素、挤奶因素等,这些对于干奶牛来说可能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它们并未参与挤奶过程。 但这些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如果想要真正的解决乳房炎问题,还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需要知道牛群的发病特点。这样的发病过程,需要我们了解牛群的整体好坏程度这样便于大家去知道细菌的传播途径,了解在牧场是怎样存在的。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评估牧场里影响乳房炎发生最优先的几点风险因素。知道是传染性病原性还是环境性病原菌,这个是实验室工作的基础。同时把牛群的整体管理与临床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对乳房炎的防控做一个整体的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