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价格:为什么中国原奶不具备价格优势及其相应政策利弊?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农商高峰论坛上,反应出高层对中国奶业现状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已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了。国内的高奶价主要是由于高饲料成本投入,高饲料成本主要是由于进口粮食配额限制,以及国内高的谷物粮食收购价托底。不限额、价格托底行吗?还有2亿农民需要靠种田维生,2亿人呐!国外原奶本来生产成本低是实施,但进口这一关卡是跟关税、配额限制有直接关系的,新西兰的大包奶哗啦啦的进,欧盟取消乳品配额管理直挺挺的冲啊,这是做洪水猛兽的节奏啊!草,两面夹击呀!国内苜蓿草产业还未崛起,整啥转基因苜蓿禁入的事给自己添堵,人又不吃苜蓿矫情个毛啊,人为推高饲草价格呀;另外像进口DDGS、菜粕也是同样类似的情况,政府别给养殖业者添堵了,非人吃的口粮,还是要遵循市场自发优化配置的秩序;人吃的口粮那就要在进口政策、补贴政策上权衡考虑民生和畜牲了!从最近这段时间的政策表现来看,上层现在这根筋是通了,NO ZUO NO DIE ! (六)产业链:种、养、奶结合是趋势吗? 养奶牛真的再没有价值挖掘空间了吗?可以说中国接近99%的牧场都有可以缩短的空间成本,为啥苜蓿、燕麦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呢,如果每吨苜蓿的总成本在1700元(大约是进口苜蓿的一半),在自己家门口岂不是更好,粪尿还田,就是所倡导的高效循环农业经济呢!诚然,资本是一个限制因素,技术上存在瓶颈,管理思路还不清晰,但那都不是事,市场还是可以借鉴、运作、整合的,妥妥的!一流的企业会有一流的战略定位,秋实草业、现代牧业、旗帜乳业,大气磅礴,开行业先河;圣牧草业、圣牧牧业、圣牧乳业,巧用资源,抖时代清风。中国奶业仿佛要进入了集团化作战的战国时代,种养奶三位一体,可以为企业发展上提供路径安全。船大抗风雨,船小好调头,大有大的效率,小也可以有小的精致,如果牧场投资的奶吧或酸奶饮品,在本地有品牌、有口碑、有情怀,让那就继续发展扩张吧,相信中国奶业发展的这个阶段依旧可以有“黑马”的杀出。 (七)整合:企业间资本整合是怎么个情况? 近年来,国资改革、整合风暴越吹越烈,奶牛养殖业也受到影响,其中上海牛奶集团欲将奶牛养殖这部分资产注入光明乳业,重庆农投集团、陕西农垦集团、宁夏农垦集团共同出资设立中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鼎牧业凭借技术、管理优势,整合中国目前的中小牧场,提升牧场运作的效率与效益,目前是很好的时机与方向,因为只有寒冬才知道强健机体的重要性。数钱数到手抽筋,坐待政府补贴,那是不愿伸出手来找别人合作的,是危机感带来了企业间结构的重组变化,也是市场竞争导致了抱团取暖、寡头出现。另外,如上文所讲,整合也带来了企业议价能力、资本运作能力的提升,但也着实考验企业的管理运作能力。 (八)提升:中国奶业竞争力提升的办法是什么? 顾佳升专家说“优质奶是中国奶业的唯一出路”,我也以为然!用品质提升乳品价格,发挥本土优势,鼓励提倡鲜奶消费,抵消原奶价格劣势。但先前政策制定部门的却存在认知偏差,从原来的“禁鲜令”到世界最差的“乳品国标”(原奶细菌数允许200万个/ml,每100g牛奶含蛋白2.8g即可),政策都是向部分常温乳企、散户奶农倾斜。有修订牛奶国标的专家说“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执行,那么占总量70%的散养户绝大部分就要倒奶、卖牛、杀牛”。昔人已故去,却一语成谶!商海涛涛,纪元更迭,大势难阻,质优者存!须知罔顾乳品消费者的利益,则会让中国乳企信任透支,消费者怕了、躲开了,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当前的乳品国标就是这最另人讨厌的一块石头! 奶业同仁们,是不是到了该亮名态度的时候了呢,恢复信心第一步是不是该拿掉旧石头,换块新基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