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1.定义。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感染山羊、绵羊等家养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性。PPR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牛瘟非常相似,因此又名伪牛瘟。山羊通常比绵羊易感,而且患病更严重。特征:发热、眼鼻流行大量分泌物、口腔糜烂、呼吸困难、腹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需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2.宿主范围。家畜:山羊、绵羊是目前仅知的自然宿主,骆驼、牛和猪易感,但都不表现临床症状,不排毒。野生动物:岩羊、野山羊、鹿、长角大羚羊、东方盘羊、瞪羚羊可感染发病。目前没有关于人感染PPRV的报道。 二、流行病学 1.传播途径:PPRV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因为病毒在环境中不是很稳定,病毒存在于眼、鼻、口腔分泌物和粪便中,主要通过吸入患病动物打喷嚏和咳嗽产生的气溶胶而接触感染,感染动物在潜伏期能传播病毒,已知没有带毒状态。 2.潜伏期:一般为4~6d,范围3~10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d。 3.发病率:山羊发病率高,可达80%~90%,病程可达2周以上。 4.病死率:易感山羊病死率可达50%~100%,地方性流行区持续存在低感染率,当有易感群体时,暴发时发病率可达100%。 三、临床症状 突然发热,第2~3d达40%~42%,一般持续3d左右。特急性病例发热后突然死亡,无其他症状。发热后,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糜烂,初鼻液水样,随后变稠堵塞鼻孔,呼吸困难;眼流分泌物,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严重腹泻或下痢,脱水、体重下降;怀孕母羊流产。口腔糜烂严重者多预后不良,能愈合者预后良好,山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 四、病理变化 口腔和鼻腔黏膜糜烂坏死;支气管肺炎,肺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结肠近端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出血,呈斑马状条纹;可见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脏大并可出现坏死病变。 五、动物的免疫 1.先天免疫和被动免疫,不同山羊品种对PPR感染的抵抗性不一样,母体免疫可提供3个月的保护期。 2.主动免疫。PPR感染后的康复动物可获得终生免疫。 3.免疫接种。减毒活疫苗株Nigeria75/1已经广泛应用与小反刍兽疫的免疫,减毒活疫苗对PPR感染至少有3年的保护期。 六、小反刍兽疫病毒生物学 1.PPR病毒的形态结构。PPRV粒子多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毒直径约为130~390nm,病毒外层有8.5~14.5nm的囊膜,囊膜上有5~15nm纤突,纤突中有血凝素蛋白(H)但无神经氨酸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无节断RNA,从3’端到5’端依次分布着N-P-M-F-H-L共6个基因。 2.病毒的基因群。PPR病毒株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基因群,其中三个基因群来自非洲,一个基因群来自于亚洲。单个非洲基因群中有一个基因群在亚洲也有发现,这些基因群的流行病学意义与牛瘟病毒的关系还不清楚。 七、小反刍兽疫的诊断 1.免疫学诊断方法。(1)抗体检测:病毒中和试验,竞争ELISA和阻断ELISA。(2)抗原检测: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抗原捕获ELISA,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纸条。 2.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普通RT-PCR和荧光RT-PCR及RT-LAMP。 八、送样 低温,尽快运输送往实验室,包装应符合危险微生物运输规范,不发生泄漏,采样登记表应标明采样地点、时间、动物种类、样品种类、初步的临床诊断结果等。 九、识别与防控的学习 4月14日,央视7频道科技苑栏目播出了“小反刍兽疫的识别与防控”科教片供大家学习(网址://www.markapr.com/show.asp?id=58136),该片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对小反刍兽疫的识别与防控做了全面的解读,有助于提升基层兽医和广大养殖户的小反刍兽疫防控能力,必将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起到积极作用,希望大家能收看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