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近期我国原奶供应状况分析

时间:2014-02-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中国奶牛养殖数量、牛奶产量增长最快的阶段是2000年-2007年,此后奶牛养殖的增速维持在偏低水平。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大量原料奶被处置,屠宰了大量的奶牛,2010年原料供应开始恢复,但增长较为缓慢。而消费者对乳制品的信心在2009年就开始恢复,需求高速增长,国内的原奶供给缺口从2009年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几年上游增长缓慢归根结底的原因是盈利吸引力不高,规模化牧场发展没有散养退出的快,供给增长比需求增长慢。
    一是近几年饲料等养殖成本上升、人力成本上升,虽然牛奶价格涨幅明显,但仅仅是抵消成本上涨,利润率变化不大。尤其是小养殖户,以10头牛的养殖户为例,若直接卖给下游加工企业,理论上一年的利润在5万元左右,但目前大多数下游企业多数是从奶站收奶,多一层奶站渠道分掉部分利润,10头奶牛的养殖户一年的利润仅3万多元。2009年以来养牛利润的增长慢于工资的上涨,养牛相比打工吸引力减小,10-20头的养殖户慢慢都退出了市场。100头以下的小型家庭奶牛场占比从2007年的80%很快下降到了2012年的61%。
    二是2013年以前进口奶粉价格持续低于国内也抑制了国内价格的大幅上涨,加工企业通过进口更有价格优势的原料基粉减少对国内原奶的需求,间接抑制了国内养殖户的盈利提升和扩大养殖规模的积极性。
    三是政府在实施税收优惠和补贴时扶持的重点是规模化养牛场,对中小奶户扶持在下降。三聚氰胺事件后政府推出鼓励大型奶牛养殖的政策,政府补贴主要包括规模化补贴,补贴按照规模化头数;良种补贴,根据繁育情况补贴;为疫情提供保险补偿的奶牛保险等。小规模养殖补贴很少,规模越大补贴越高,以规模化牧场现代牧业为例,近三年其收到的政府补贴约1亿元,占其销售收入的4%-6%。中国的奶牛养殖正处于从散养到规模化的转型过程,但100头以上的牧场只占39%,绝大多数是小规模牧场和散养,现有补贴政策下,规模化发展速度慢,没能弥补上散养退出的缺口。而且规模化牧场以补充小牛为主,前2-3年无法达到正常产奶量,因此近五年牛奶产量增长甚至低于奶牛存栏量增长。
    奶牛养殖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影响,奶牛在干爽天气产奶量大。2013年三季度天气异常,北方地区天气湿热,奶牛产量受影响,产量从原来每天30公斤下降到20公斤,单产下降了30%,供应下降;加上2013年局部地区出现较重疫情,治病期间牛奶有药残无法出售,导致农户养殖效益不佳,减少了存栏;2012年以来牛肉的供应量不足,牛肉价格涨幅明显,到2013年上半年最高涨幅达到40%,一头牛卖肉的收入从7000-8000多上升到11000-12000,很多产奶量低的牛都逐步淘汰了,养殖效益下降使农户减少了存栏,2013年6-8月国内奶牛存栏量同比减少10%-15%,进一步加剧原奶供应紧缺,预计2013年全年国内牛奶产量将下降约4%。

上一篇:转型升级才能“牛”起来

下一篇:广东:缺少政策支持养牛不如养猪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