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基础母牛不足是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瓶颈

时间:2014-02-02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定点监测显示,今年1月份第二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每公斤63.52元,同比上涨16.2%。牛肉价格自2000年以来呈现持续攀升的状态,13年间上涨了346%,反映出我国肉牛供给的严峻形势。
    供需关系趋紧
    “十一五”以来,我国牛肉消费需求增长较快,年均增长2.3%。全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介绍,全国肉牛出栏量近4年来下降了1000多万头。特别是传统肉牛养殖省区肉牛存栏量下降明显。
    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告诉笔者,今后牛肉消费总体上仍将继续增长。按照未来我国人均消费达到日本当前水平计算,我国牛肉消费总量将达到1200万吨以上,肉牛供给需要增加1倍才能弥补供需缺口。
    关于这一轮牛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专家表示,主要是需求旺盛、供给不足。一方面,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猪肉、鸡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减少了猪肉、鸡肉消费,相应增加了牛羊肉消费量;另一方面,受玉米和豆粕等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上升、母畜养殖效益偏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国肉牛存栏量减少,牛肉产量增长减缓,供求关系趋紧。
    企业成本增加
    随着牛源紧张状况的升级,很多屠宰加工企业面临着产能不足、亏损日渐严重的挑战。据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对全国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调查,全国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的平均设计年产能为4.29万头,但企业的实际屠宰加工能力颇令人担忧。东北59家规模化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33%,中原地区为42%,西南地区仅为19%。
    数据显示,我国肉牛产业屠宰加工企业近2000多家,但多数规模较小,年屠宰规模在6000头以上的企业只有206家,这使得企业对牛源争夺竞争激烈。目前很多屠宰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既不利于牛肉产品质量控制,也不利于肉牛产业发展。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所研究员曲春红认为,受恶劣天气、畜群重建、动物疫病和饲养投入品上涨等因素影响,全球牛肉市场近年来都面临供给趋紧问题。应理性看待牛肉供需矛盾及进口激增现象,政府主管部门应鼓励适度规模养殖,扶持肉牛产业恢复性发展,缓解供给不足局面,稳定市场价格。
    母牛数量下降
    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得母牛者得天下”。业内人士认为,母牛存栏下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尽管各级政府对母牛养殖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措施,但仍不能有效抑制近年来母牛存栏下滑的趋势。数据显示,全国基础母牛数量正以每年约4%的速度减少。而母畜育成需要的周期长,难以在短时间内补充。
    养殖比较效益低是母牛存栏下降的主要原因。随着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役用需求消失,加之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及劳务经济的影响,母牛养殖的比较效益不断下降。笔者采访了解到,农户养殖母牛采取“舍饲+放牧”方式,按照每头母牛产犊8头计算,不计算人工投入,每年每头仅能赚2000元。总体看,母牛和育肥牛存栏量的下滑,限制了屠宰加工企业的原料来源,导致整个产业链的规模下降。
    我国肉牛以分散养殖为主。数据显示,肉牛年出栏10头以下的散养比重达57.1%,规模养殖场大部分设施条件简陋,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
    曲春红表示,我国传统散养模式无法取得肉牛饲养的规模效益,也不利于饲养出品质优良的肉牛;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适度规模经营。曲春红提出可采取经济干预措施,包括补贴能繁母牛饲养、出台保险优惠政策以及建立肉牛产业风险基金等。

上一篇:2014年奶源争夺 奶业整合加速

下一篇:转型升级才能“牛”起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