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奶粉风暴背后的中国制造

时间:2014-01-06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青岛日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诚然,对中国制造来说,提高准入门槛、进行全程控制、重组落后企业,都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但更为关键的是三个机制—科学严厉的监管机制、绝不姑息的惩罚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
  2013年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新版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称作“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该细则规定,未来三年内,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自建自控牧场,同时严格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
  所谓GMP即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美国早在四十年前就已发起食品GMP认证,并且立法强制实施。上世纪 90年代自国外引入GMP规范以后,我国仅将其应用于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此次应用于奶粉行业,说明我国对奶粉生产将像制药那样高标准、严要求。
  这些年来,小小一袋牛奶,不知掀起了几多风暴?三聚氰胺、黄曲霉毒素超标、学生奶中毒等乳业质量事件的陆续爆发,不仅使乳制品产业链上一批丧失底线的中小企业横陈于聚光灯下,更使那些张口闭口社会责任、曾经出尽风头的乳业巨头牵涉其中。
  在诸多产品中,论及质量问题,奶粉质量引起的关注最多,产生的影响最大。去年5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指出,“保障婴幼儿食用安全、放心的奶粉,关系下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试问,在连关乎婴幼儿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产品,都有企业可以搀假造假、罔顾质量,其他行业的产品质量能够让人放心吗?从这一角度看,余波尚在的奶粉风暴,本质上是在考量中国制造。
  现在有个时髦的词叫“归零”,说白了就是回到起点。当前,国内为数不少的制造业企业恰恰需要归零,回到“质量合格”这一制造行业最本份却也最重要的起点。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产品质量是国内制造企业塑造品牌的“主打歌”,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国际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愿意在公众形象、自主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做文章,产品质量这一基本要件似乎成了“上不了台面”的东西。然而,包括奶粉生产企业在内,恰恰有大批企业前赴后继地“栽”在产品质量上。不久前的一份奶业调查材料显示,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洋品牌更关注 “奶粉是否接近母乳”,而国内乳制品大型企业谈及最多的,则是“要证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安全可靠”,在一场场高端大气的“表演秀”之后,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被迫回到了产品质量这一原始起点。
  那么,归零后的乳制品企业能够步入正轨、重振雄风吗?针对国内乳制品产业的转型,目前国家开出的药方,一是通过“最严标准”对奶粉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安全控制,一是对乳制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在2015年底前使行业集中度提高到65%,将配方乳粉企业总数由127家减少到四、五十家。这两个药方能否根治国内奶粉质量问题,为国内制造业树立标杆呢?答案恐怕没有那么乐观。
  新版 《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涉及的自建自控牧场与GMP管理,且不说实施起来成本高、投入大、周期长,即使相关企业日后在软、硬件建设上完全达标,如果国家相关部门不能进行切实到位的监管,企业出自追逐利益的本能,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难保不会在执行标准的过程中“偷工减料”,这一点,乳制品行业已有前车之鉴。
  而说到兼并重组,就不能不令人想到石化、电信、金融等行业的先行者,这些以央企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历经一轮轮、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却由于“大鱼吃小鱼”而形成的垄断地位,在产品定价上掌握了更多难以撼动的话语权。现在就可以预见,随着乳制品行业兼并重组的不断深入,国产奶粉今后将启动 “涨价模式”,产品质量或许有较大提升,但价格必然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奶粉风暴考验中国制造,升级中国制造归根结底却要靠制度。诚然,对中国制造来说,提高准入门槛、进行全程控制、重组落后企业,都是提升产品质量、实现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但更为关键的是三个机制—科学严厉的监管机制、绝不姑息的惩罚机制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只有这三个机制真正到位了,国内的奶粉质量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根治,中国制造才能避免尴尬地回到起点,底气十足地迈向中国创造。

上一篇:2014年中国乳业的新趋势

下一篇:2014年内蒙古奶牛养殖现状调查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