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洋奶粉受到追捧,国外乳企在中国市场特别是婴幼儿奶粉市场获得了更多机会。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大型超市,美赞臣等洋品牌占据着显要位置。2009年起,一些新的洋奶粉品牌又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它们不仅占据了一线城市中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的主要份额,而且正在加速布局二、三线城市。今后,奶粉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乳企面临的压力还将增大。 “正视市场环境的变化,我国奶业更要抓紧时间解决好自身的问题。”谷继承说。我国奶业发展先天不足,奶源基地建设滞后。虽然近年来乳企加快自有奶源基地建设,以此获得稳定而优质的奶源,但目前乳品企业主要还是依靠合同收奶。奶农、奶站和乳品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它们之间缺乏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体化程度不高,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形成“两张皮”,这往往导致几方都“很受伤”。 庄庆保是鲁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过去,他没少面对“旺季争抢奶源,淡季无处可卖”的尴尬,直到和两家企业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合作社的收入才渐渐稳定下来。而企业一方也有自己的苦楚,辛辛苦苦扶持合作社、养殖小区等奶源基地,有时却成了“为他人作嫁衣”。缺少联结机制,企业难以获得稳定奶源,奶农也难以获得稳定收益,这显然不利于奶业的长期发展。 从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的阴影中逐渐走出的中国奶业,正处在产销两旺的良好状态。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说,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只有32.4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增长空间很大。 对于企业来说,想在市场中占得优势,一定要占有稳定而优质的奶源。谷继承表示,乳企要走得更高更远,必须不断增加自有奶源的份额,从源头上加强原料奶数量和质量的控制。 自建牧场 优势明显 自建牧场的优势很明显,乳品企业可以控制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选择优良品种、选择优质饲草料,控制兽药使用等。企业不仅可获得数量稳定的奶源,而且质量可控。 在北京奶牛中心,饲养着210头出自名门的优秀荷斯坦种公牛和1200多头高产母牛,它们都是首都农业集团的“宝贝”。三元食品所属的首都农业集团是业内较早推崇建设“奶牛育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和物流配送一体化现代奶业产业链”的企业。北京奶牛中心就是这链条的源头。“有好种才有好牛,有好牛才有好奶。”北京奶牛中心主任乔绿说,“经过奶牛中心长期不懈的遗传改良,奶牛的平均产奶量每年可以增加500到1000公斤。特别是在三元的核心养殖区,经过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不断革新,奶牛的平均年产奶量已经达到11吨,远超过国内5.5吨的平均水平。” 5万多头高产奶牛饲养在三元绿荷牛业公司拥有的27个规模化牧场里。公司总经理李锡智介绍,为保证原料奶的好品质,三元绿荷的所有规模化牧场,全部采用从以色列引进的管理软件,可以针对奶牛饲养作出28种报告,随时监测每头牛的情况。牧场还对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奶牛实行分群饲养,根据不同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科学调配每日的“食谱”。27个牧场每年能为三元稳定供应优质原料奶2.7亿公斤。 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更加意识到可控的奶源对于乳制品安全的重要性,出台政策,明确提出乳制品工业必须要有可控的奶源基地。 各家企业出自现实的需要,对自建奶源基地投入了空前的热情。根据中国奶业协会对100家乳品企业的调研显示,乳品企业自建的牧场(小区)已达457个。“乳品企业的自有奶源基地取得了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突破,既有量的增加,又有质的提升。”谷继承说。 不过,自建奶源基地的模式虽然好,却也面临着困境。一位奶企负责人透露,自建基地投入大、周期长,再加上饲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的资金压力很大。据了解,一个规模上千头的牧场大概需要投入4000万元左右,标准高的牧场甚至需要上亿元的投资,而目前乳品行业的毛利润只有2%到3%,拿出更多资金投向养殖环节并不容易。另一方面,自建奶源基地往往缺乏人员和技术支持。谷继承说,目前,符合规模牧场需求的管理和技术人员缺乏,严重影响着牧场的运营和生产。加强人才培养,刻不容缓。 合资牧场与合同收购 管理创新潜力大 自建奶源基地的门槛高,有些企业心有余而力不足,转而通过控股或参股的方式,拥有“合资牧场”,资金投入较少,但可以获得稳定的奶源。 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有三个自有大型牧场,可以保障基础的奶源供给,但还是很早就开始发展“合资牧场”的模式,目前以投资或合作的方式建立的部分标准化奶牛集中饲养小区和规模牧场,可以保证公司50%以上的用奶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