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中国乳业重生需要信任的重塑

时间:2013-05-29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中国经济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时光回眸,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三鹿一败涂地,中国乳业四面楚歌,本生机勃勃的强大产业,瞬间乌云密布。中国乳业遭遇滑铁卢,同时牵制整个中国制造食品声誉。某乳制品企业高管回忆:“一家美国报纸甚至用《三聚氰胺腐蚀中国制造》当作头版头条报道的标题。”
  过去5年,中国乳业在艰难中重建。伊利董事长潘刚曾表示“每天如履薄冰”。蒙牛总裁孙伊萍也坦言,做乳制品行业“很苦”,背后责任很重。多位乳业大佬诙谐中透露一丝感伤,并称如果倒退10年,肯定不会做这行。
  时至今日,中国乳业经历着什么?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中国经济网记者走到黑龙江、内蒙古、山东、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多地,进入生产一线,探寻奶源地,对话乳企高层,探底中国乳业变革。
  探寻奶源:不遗余力打造100%可控源头
  奶源是乳品生产的第一车间,也是乳业的生命线,更是消费者眼中的战略保障。“得奶源者得天下”这在行业中成为不二标准。在奶源建设上,没有人敢松懈一丝。
  截至2012年,伊利共投入约89亿元用于奶源升级与建设,其中2012年奶源基地建设投入近15亿元。截至2013年3月,伊利在全国拥有自建、在建及合作牧场1400多座,奶源供应比例中集中化、专业化养殖达90%以上。
  目前,蒙牛规模化牧场占比已达到93%,未来3年,蒙牛承诺将投资35亿元打造高端牧场,到2015将实现原奶100%来自规模化牧场。
  而建厂50年,经国家权威部门历年历次抽检,合格率始终百分之百的黑龙江完达山自黑龙江垦区“九五”以来投资百亿为打造的奶源基地,使其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品质监控,饲料无污染、机械榨乳、在线制冷、全程冷链运输、电子可追溯。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景海也曾感慨:“养活下一代不能靠老外。”
  心有畏惧,行有所止。伴随着三聚氰胺的镇痛,中国乳企丝毫不放过生产中的每一个细节。从牛吃的每一口饲料上,企业都下足了功夫。科学配餐、精细化喂养成为每个乳企的基本要求。如飞鹤集团生产副总裁肖光辉介绍,飞鹤的奶牛每日伙食标准高达76元。
  完达山、飞鹤、蒙牛、伊利、三元等乳企已全面实现自动化挤奶,奶牛经过牛体卫生处理、奶头药浴、一牛一巾擦拭、头三把奶挤弃流程后,鲜活的牛奶直接从奶杯进入奶车,从奶牛乳房的第一刻即实现了全封闭、全程监控。
  对于像晨冠、圣元、明一、雅士利等原料依靠国外进口的企业来说,对奶源的选择有着严格近乎苛刻的标准。像上海晨冠乳业对所有原料的进厂实行“四级”验收制度,即供应商检验、海关检验、进厂入库检验和生产前验证。上海晨冠乳业高级工程师张艳杰对记者说:“原料进厂入库批批检验中除了检测质量指标外,还对安全指标检测:如三聚氰胺、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式脂肪酸等,确保合格才可投入生产,保证奶源品质达到100%的合格率。”作为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他们都有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原料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不敢有一丝纰漏。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后,奶牛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所有奶站持证收奶。政府支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全国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超过了35%,荷斯坦良种奶牛覆盖率达100%,机械化挤奶率达90%以上。
  探究标准:企业标准高于国标的博弈
  2010、2011年,农业部在全国抽检了5.6万多批次生鲜乳样品,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目前,伊利等多家企业已实现30分钟完成三聚氰胺的检测。
  生乳新国标一直被外界质疑,有人说,该国标是“全球最差”,有人认为,中国乳业新国标“开倒车”。面对质疑,企业自缚手脚,中国经济网记者从走访的完达山、飞鹤、蒙牛、伊利、三元、晨冠、明一、贝因美、圣元、雅士利10家企业来看,其除2010年,我国颁布的婴幼儿食品国家强制性标准,设定64项检测指标外,企业都设定了高规格的企业标准。
  原料奶已被企业视为生命线,家家企业都会对原料奶进行包括品尝、感官、组织状态、酸度、煮沸试验、酒精实验、掺杂掺假、脂肪、蛋白质、解抗剂、三聚氰胺、农残兽残、黄曲霉毒素M1等指标的检测,合格后方可收购。

上一篇:国产乳业破危机 重塑信心求新生

下一篇:河北乳业遭遇发展瓶颈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