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24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弊端凸显 “近年来,河北省蛋鸡存栏量曾一度达到顶峰,但是今年山东、河南蛋鸡存栏量和产量已经超过河北,河北省退到第三位。”在研讨会上,河北农大动科院黄仁录教授说到。河北省作为蛋鸡产业大省,具有发展较早,规模较大,专业市场发育成熟等诸多方面特点,蛋鸡存栏量和鸡蛋产量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正是由于起步低,饲养方式落后,“小规模、大群体”的弊端渐渐暴露,近年来全省养殖规模大幅度减少,产业整体发展缓慢。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历经曲折,经过非典、禽流感以及越来越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洗礼,虽然经久不衰,但是其潜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如小户分散饲养仍然是蛋鸡生产的主体模式;疾病防控能力差;生产具有明显的波动周期等问题。这种千家万户的分散饲养已经难以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更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 以河北省为例,作为蛋鸡产业大省,当前养禽业形势的变化迫使占简陋粗放的“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正走入死胡同。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来兵认为,我国早期的蛋鸡业发展是为了解决菜篮子工程,由国家投资兴建了一些饲养场,但由于体制问题,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大群体”的农户饲养。现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成本增加,饲料原料涨价,“小规模、大群体”的饲养方式不再适应社会需求。他指出,当前对家禽业危害最大的是疫病,而造成目前疾病困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 家禽养殖需要建立一个生物安全体系,这个生物安全体系的核心就是让鸡生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减少疾病对鸡群的传播。我国传统的一家一户小规模的养殖模式,大都是人鸡混居或者家畜和家禽一起共同饲养,造成很多生物安全上的问题,难以对疾病进行控制。2004年发生的禽流感,应该说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同时,小规模鸡场设备差、忽视废弃物处理等造成生产水平低下、死淘率高、经济效益差,养殖户从这个行业逐渐退出,这也是我省蛋鸡产业发展的困局。 赵来兵认为,我国的蛋鸡产业发展急需调整生产模式,应该朝着独立的或者更加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去发展。 蛋鸡养殖向规模化、职业化方向转变 “美国一人可以养十几万只鸡,而中国人均养殖水平大概为一人 1000 只。”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形象地指出中美蛋鸡产业发展的差距。 发达国家历经20多年基本实现了规模化养殖。美国前60强蛋鸡养殖场饲养蛋鸡1.6亿只,占其全国的61%:韩国1997年比1991年蛋鸡数量增加了26%,饲养户减少了35%。而中国万只以下的鸡场约占总存栏数的80%。近年来,河北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步伐加快,但是仍然存在大量的散养以及小规模养殖户。这些小鸡场设施简陋、环境可控性差,生产水平较低,鸡种的优良遗传资源难以正常发挥,疫病防控难度加大,蛋品安全质量风险很高。 河北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肇清认为:“蛋鸡产业的发展着力点应在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改变小规模大群体落后的饲养方式。按照适度规模,合理布局的要求,强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引导广大养殖场(户)转变养殖观念,对中小养殖场(户)按照标准化养殖要求进行基础设施改造。同时,大力推广蛋鸡养殖先进适用技术,整体提升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蛋鸡生产标准化建设涉及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多项内容。黄仁录分析说:“建设标准化鸡场要符合区域整体生物安全要求原则,饲料厂、蛋鸡场、蛋品销售市场、鸡粪加工厂运输要符合距离最优原则。同时,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如种鸡、孵化、育雏、育成、产蛋鸡数量、蛋品加工等要协调一致。” “大型集约化鸡场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通过调整结构,压缩万只以下鸡场比例的同时,增加适度规模鸡场。扶持规模在10000~20000只的鸡场是当前蛋鸡生产中经过实践检验的较理想数据。”黄仁录说。规模化标准化发展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科学控制、合理布局。他认为,未来的养殖模式应是“12319 模式”,即 1 户农民、 2 栋鸡舍、 1 万只鸡、一个乡不超过 30 万只鸡、一个县不超过 90 万只鸡。 同时,黄仁录还提出农民要从养鸡户向职业养殖者过渡,除了掌握必备的饲养知识外,还应注意控制养殖数量,做到单场规模不宜过大,关键是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组织化程度。鸡舍设计要因地制宜,设施设备功能配套,以中等投入,获得中高产出。对蛋鸡主产区进行产业规划布局,确保生物安全,确保产品品质。 |
上一篇:河北省四种主要蛋鸡养殖模式初探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