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12-03 点击: 次 来源:阳光畜牧网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4 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加大投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世界经济一般规律 [4] ,当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1000 ~ 1500 美元时,就会出现牛肉消费热的现象,而我国 2005 年人均 GDP 已经达到 1560 美元,超过了牛肉消费临界限,到 2008 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达到 2360 美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内牛肉消费总量和牛肉价格逐年递增,表明我国已进入牛肉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期。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肉牛业的持续发展,各级政府应不断增加对肉牛养殖业的资金、物质和技术投入,并制定有利于肉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要尽快出台保护基础母牛的政策措施,以扶持和促进肉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同时,要加速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行产业归口管理,以增强政府对肉牛产业的宏观调控能力。 根据人均牛肉占有量、国际市场价格、品改潜力以及饲草资源等指标预测,肉牛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强势产业。 4.2 加大对地方牛品种保护与开发的力度,加速我国地方黄牛品种的改良 加大宣传力度,为地方黄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创造良好条件。肉牛主产区应根据各地方黄牛品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保种选育方案并加以积极实施。要对地方黄牛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技术进行研究,做到以保为主,保育结合,以育促保。在保持种质资源特性的前提下,应根据主要经济性状进行选育,把潜在的商业优势充分挖掘出来,并加以选育和提高。 必要时应适当采用导入杂交和联合育种模式,积极研究探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杂交模式,稳步推进优质肉牛专门化品种的培育进程。要处理好有关地方品种的保护与改良的问题,避免出现“杂交污染”。同时也要研究解决提高外来遗传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重点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优秀种公牛引进与培育工作的力度,加强种公牛站和品种改良中心(站、点)建设,提高良种培育与供种能力,增强肉牛产业发展后劲。另外,加强母牛基地建设是提高肉牛存栏量的根本措施,尤其要加强对杂交一代母牛的选留和保护力度,不断巩固改良效果。 4.3 向奶牛要牛肉,积极推动奶公犊育肥以扩大牛源 国外荷斯坦奶牛公牛犊除种用外,绝大多数进行小白牛肉的生产。据有关资料 [10] ,全世界牛肉的 60% 来源于淘汰奶牛和奶公犊,而来自专门肉牛的牛肉只占 40% 。例如,美国有 30% 的牛肉来自奶牛,尤其是出售的犊牛肉和小牛肉,其中约有 73% 是奶公犊育肥的,英国牛肉的 80 %也来自奶公犊,日本虽然所养的肉牛虽然比奶牛头数多,但他们牛肉的 55% 左右来自奶牛群,其中 80.3% 来自奶公犊,欧共体国家生产的牛肉有 45% 来自奶牛。由此可知 , 利用奶公犊育肥生产小白牛肉已经成为增加国际市场牛肉来源的重要方面。 养牛业是一个整体,要综合看待奶牛业和肉牛业的发展,使两者互为补充,相互支撑,不可偏废,这样才能实现养牛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奶牛生产过程中,奶公犊除极少数用作培育种公牛外,大多被直接宰杀,流入牛肉市场。由于刚出生的犊牛肌肉、脂肪和体躯等有商品价值的部分尚未发育,只能当作普通牛肉价格售出,这种做法对奶牛饲养者来说收益极低。而同时我国肉牛市场却面临牛源短缺、优质牛肉供应不足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国外在奶公犊利用方面的先进科学技术,向奶牛要牛肉,这样一方面能为每年约 350 万头的奶公犊找到出路,节约了奶牛资源 [10] ;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增加我国的牛肉产量,特别是提高高档牛肉的产量,实现奶牛业和肉牛业的有效结合,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4.4 加强饲料饲草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养殖方式转变,鼓励规模养殖 利用当地的饲草饲料资源,用于养殖架子牛和空怀母牛,是降低养殖成本、发展节粮型肉牛产业的基本途径。北方农区应充分利用冬闲田,大力推广种植牧草。在饲草资源丰富的地区扶持肉牛养殖场(小区)建设饲料氨化、青贮相关设施,推广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技术,因地制宜的发展人工种草。 目前,我国肉牛生产的主产区已形成了“以千家万户分散饲养为主,以中小规模育肥场集中育肥为辅”的肉牛饲养模式,但是我国养牛业依然是畜牧业发展中组织化程度较低的产业之一。必须通过中介组织或龙头企业,把分散的小农场与育肥场、屠宰厂、消费市场连接起来,组成利益共同体,才能使我国的肉牛业稳步发展。建议各级政府和技术部门积极鼓励农民转变肉牛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规模养牛场、养牛小区等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着力培育肉牛加工龙头企业,将其作为推动肉牛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引导建立“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提高肉牛生产专业化水平,推动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 4.5 加大肉牛产业科技创新和实用先进技术的推广 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肉牛育肥、饲料加工调制、人工种草、草场改良利用、屠宰加工、质量监测与溯源等肉牛生产标准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断提高肉牛产业的科技水平,充分发挥综合效益,同时要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单位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技术服务意识,根据养殖户和加工企业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科技攻关,并将相关技术组装成套,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入户等方式迅速加以推广。国家肉牛改良中心的启动运行以及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全面建设,将会从技术层面有力地促进我国肉牛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
下一篇:河北省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