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经济》大讲堂全国巡讲-河南站第二位出场为大家作报告的是,河南黄泛区鑫欣牧业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程方程先生,程总在种猪饲养管理方面有着几十年的实践经验,是《瘦肉型种猪的生产与管理》一书的作者之一,报告的题目是《商品母猪管理中的关键点》。 程总报告的主要内容围绕以下三大方面: 一、提高经产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点。 二、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点。 三、提高商品母猪育成合格率的关键点。 程总首先强调,母猪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既然是机器就要经常维护和保养,同时不同的机器生产效率是有差别的。一头经产母猪的生产费用大概为3000元/头·年左右,每年产下18—26头仔猪,每头仔猪就相差了近50元。 提高母猪繁殖水平的关键点有:1、优化母猪群结构,2、调控好母猪膘情,3、做好母猪发情鉴定。程总强调母猪群适宜的胎龄结构是:1胎占20%,2胎占18%,3胎占17%,4胎占16%,5胎占14%,6胎占10%,7胎占5%;或者1—2胎占30%,3—6胎占60%,7胎或以上占10%,每年补充25—30%后备母猪保持合理的胎龄结构。每个季度对全场母猪作一次胎龄普查,及时掌握各个胎龄所占比例。电脑管理母猪群,把每头母猪每个胎次的生产数据输入电脑,电脑可以通过自动筛选功能,综合列出每头母猪的繁殖成绩,对其进行排序;每头母猪制作一张繁殖档案卡,伴随母猪一生。 程总强调母猪在各个繁殖阶段的膘情体况,决定其生产水平高低,因此对母猪的管理关键在于膘情调控,调控母猪膘情主要是在妊娠阶段完成。 在讲到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点时,程总首先对一个基础概念进行了解释,即什么是后备母猪?——仔猪生后4个月龄(体重50—60kg)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母猪的培育阶段。接着提出提高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点有: 1、后备猪的选择: (1)自繁自养,必须引种时在1家种猪场引进后备母猪。 (2)自留母猪选择体重:50~60kg(100~120d),过早选育淘汰率高,过晚选育影响免疫接种和隔离、驯化。 (3)详细了解种猪场家生产情况,选择时应避免过分强调体型,因为母猪的生长性能与繁殖性能通常呈负相关。 2、后备猪的隔离: (1)后备母猪引进后一定要进行场外隔离和场内驯化。 (2)后备母猪进入猪场应将其隔离在离肥猪最近的种猪隔离舍。 (3)后备母猪进入隔离舍后应先提供饮水,适应环境后再提供新鲜优质的饲料。 3.后备猪的饲喂: (1)后备母猪在70kg之前自由采食,70~105kg期间饲喂后备母猪专用料,适当限食,解决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协调的问题。 (2)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体重为105kg以后)饲喂低蛋白日粮可以促进青年母猪的脂肪沉积,明显缩短第1胎母猪断奶后到发情的时间间隔。 (3)一定给后备母猪提供无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 4、后备猪的免疫: (1)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各种疫苗。 (2)根据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和时间间隔(5~7d),计算后备母猪在理论上应从?日龄开始进行免疫接种,才能高效优质的完成免疫接种工作。 (3)接种疫苗时要保证免疫的质量。 5、后备猪的配种: (1)后备母猪达到220~230日龄,体重在130~140kg时配种(第2或第3个情期)。 (2)后备母猪应采用群养方式,每栏后备母猪数以4~6头为宜,用成年公猪诱情。 (3)及时处理长期不发情的后备母猪。 (4)后备母猪配种时至少保证1次本交。 之后,程总为大家分析了提高商品母猪育成合格率的关键点有商品母猪群的选择、保育猪的疫病防控等几个方面,强调目前集约化猪场的四个饲养阶段:①配种妊娠、②产仔阶段、③保育阶段、④育肥阶段,其中保育阶段是瓶颈,保育猪的疫病防控便是提高商品母猪育成合格率的关键点。程总认为,仔猪体内的淋巴细胞,它本身也处于生命状态,不是一次产生很多抗体贮存在体内,通过循环保护,实际上每天都有抗体产生,当仔猪健康出现问题就会发病。接种疫苗是控制疫病的有效途径,但不是根本途径,提高机体自身抗病力是关键。只有提高了仔猪的育成合格率,才能为猪场提供健康的商品母猪。 最后,程总提出商品母猪管理的结果,也是最终目标就是:高繁殖性能的母猪群、高度健康的母猪群,这是规模猪场生产、效益的根本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