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武现军(河北保定) 1免疫抑制性疾病呈普遍流行态势 鸡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多病因引起的一种以免疫性抑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1.1营养缺乏引起的免疫抑制 预防某些饲料营养缺乏和饲料质量问题所致的免疫抑制,保障鸡群的健康生长是必要的一种途径。 1.2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免疫抑制作用 1.2.1黄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抑制色素的代谢和沉着,加之肠道对色素的吸收障碍,引起禽喙、爪子甚至蛋壳着色不良。 1.2.2各种毒素的强腐蚀性可引起口腔溃疡、嗉囊炎症以及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以及增生腺胃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形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以及角质膜下形成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黏膜脱落、坏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使饲料报酬降低。 1.2.3黄曲霉毒素中毒可导致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以及发病前期的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的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即脂肪变性,最后将导致肝脏的硬化甚至癌变。 1.2.4霉菌毒素对产蛋的影响是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实现的;采食量的下降以及料肉比的不合理,使母鸡性成熟延迟;毒素对孵化的影响主要是引起胚胎的死亡。 1.2.5黄曲霉毒素聚集在生殖器官并转移到蛋(蛋黄或蛋白)以及孵化的后代,同时,黄曲霉毒素在肌胃,肝脏和肾脏中浓度最高。这样,种鸡的霉菌毒素中毒就极易造成后代肌胃的损伤,同时使肠道病早发,后代呈生长障碍(易与传贫和呼肠孤感染相混),进一步导致免疫抑制,使雏鸡易于感染各种疾病。 1.2.6霉菌毒素中毒往往发生严重的低血糖症,通过饮用葡萄糖往往无效。此对肉雏鸡影响较大。 1.2.7霉菌毒素不但可以引起饲料中的过氧化物含量增多,导致饲料中易于氧化的维生素的破坏,如维生素E、C、A等,而且还引起通过对肝脏、腺胃、肌胃的损伤使得肠道对维生素E、A、D的吸收减少。这类鸡群更易于表现出维生素E的缺乏,而出现脑软化、液化,表现出瘫痪和免疫抑制现象。 1.2.8 霉菌对维生素B1(硫胺素)的利用和破坏容易造成硫胺素的缺乏,加之毒素对神经的损伤以及多发性神经炎使禽出现神经症状。 1.2.9毒素对肾脏的损伤可使肾小管变性而导致痛风,近期雏禽的肾脏花斑肿胀、痛风病非常严重与种鸡的霉菌毒素中毒有一定的关系,也与饲料霉菌毒素超标,使得雏鸡摄入的毒素超标对机体的直接损伤有关。 1.2.10多种霉菌毒素可影响软骨的发育,使禽腿发生内翻和外翻,使肋骨弯曲变形,由此诱发骨骼畸形。 1.2.11霉菌毒素对免疫器官的嗜性使免疫器官受损而萎缩。如导致胸腺、法氏囊、脾脏的萎缩。 1.2.12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尤其是肺脏血管的损伤,使肺动脉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易于导致心力衰竭而诱发机体缺氧和腹水症的出现。 1.3传染性因子引起的免疫抑制 1.3.1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 :REV的免疫抑制 作用尤以垂直感染或出壳后早期感染时最为显著。这些鸡免疫反应差,很容易成为鸡群中其他病原感染的易感宿主。 1.3.2白血病病毒(ALV) 是一群不同于REV的逆转录病毒,其特征是具有反转录酶,可以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前病毒DNA,有不同的亚型,其中经典的A、B、C、D亚型主要在蛋用型鸡引发淋巴样肿瘤。由于病毒主要侵害淋巴细胞,因而推测ALV感染会引起免疫抑制。可以垂直和水平传播。 资料证明感染母鸡输卵管的壶腹部病毒的滴度最高,感染的老母鸡和新孵出的雏鸡均可以通过粪便排毒而水平传染其它鸡。 1.3.3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 CIAV感染雏鸡后主要侵害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法氏囊等淋巴组织,引起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障碍。经垂直感染的雏鸡,在1~2周龄时可表现典型的贫血症状;横向感染往往并不产生典型的贫血表现,但仍可造成免疫抑制。 1.3.4呼肠孤病毒(REOV) 虽然REOV的一些毒株可引发雏鸡的传染性关节炎,但多数毒株可能只引起亚临床感染。而亚临床感染却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特别是在垂直感染的雏鸡。 1.3.5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 这种病毒感染能严重损害鸡的中枢性免疫器官法氏囊。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鸡群,对多种传染病的抵抗力都显著下降。 2 腺胃型传支在一些地区流行极为严重 近一段时期在有些地区腺胃性传支流行极为严重。如任丘、河间有两个村几乎各养殖场不同日龄的鸡,均呈现流行态势。这些鸡场雏鸡、饲料来源不同,鸡的日龄不同,但病理表现极为典型。 其特征性病症:采食量低下,生长缓慢;腺胃肿胀如葫芦状,浆膜面清晰可见肿胀的复管状腺,乳头周围粘膜出血;肾脏肿胀花斑,有尿酸盐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