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发展论坛 > 牛羊业篇 > 文章

我国肉牛主产区空间布局与经营规模变动分析

时间:2010-06-04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报    作者:阳光畜牧网 - 小 + 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牛业生产快速增长,肉牛主产区的空间结构和经营规模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肉牛总供给量,而且影响加工业的区域布局和发展规模,对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我国肉牛主产区空间布局的变动
  我国肉牛生产分布于4个主产区,即中原肉牛带、东北肉牛带、西南肉牛带和西北牧区肉牛带。从生产体系看,西北牧区主要依赖草场放牧生产架子牛,通过易地育肥减少牧区越冬牛群的数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农区的生产体系主要是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以及农户进行小规模分散饲养和中小规模育肥场的集中育肥。自1980年以来,肉牛主产区的空间布局发生了区位转移,出现了肉牛主产区由牧区向粮食主产区或油料和棉花产量较高的农区转移的趋势,但不同发展阶段,区域间肉牛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1980年~1990年肉牛生产布局变动特征 1980年西北牧区仅内蒙古、新疆、青海的牛肉产量就占全国的34.29%,而到1990年却下降为19.65%;而中原4省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产量的比率却由1980年的11%上升到1990年的39.5%。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变动幅度也较大,从1980年的11%下降到1990年的5%,而东北地区牛肉所占比率变动不大。各区牛肉比率的变化明显揭示了肉牛生产布局由牧区向农区转移的趋势。
  1990年~2000年肉牛生产布局变动特征 一是东北地区牛肉所占比率迅速上升,由1990年的8.9%上升至2000年的16.2%。二是西北牧区和中原肉牛带持续发生反方向变动,2000年中原肉牛带牛肉比率上升为46.8%,西北牧区下降到9.5%,而四川为主的西南地区变动幅度不大。
  2000年~2007年肉牛生产布局变动特征 一是中原4省肉牛生产迅速萎缩,牛肉产量比率由2000年的46.8%下降到2007年的36.9%。二是西北地区牛肉比率开始上升,由2000年的9.5%上升到2007年的13.9%。三是东北地区肉牛生产继续崛起,2007年牛肉比率达19.4%,成为我国肉牛生产新的增长点。
  纵观30多年来我国肉牛生产布局的变化,我国肉牛主产区经历了由牧区向农区迁移的变化,同时近年来西北牧区、西南肉牛区开始较稳定发展。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1992年国家实施了秸秆养牛项目,中原4省由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肉牛业发展最快,形成了中原肉牛带的核心。但近年来由于养母牛比较效益下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该区域肉牛存栏明显下降,造成架子牛、犊牛供应紧张,牛源严重不足,约50%的育肥场需从东北、西北等地区长途购买架子牛和犊牛。二是东北地区饲料资源丰富,饲料价格相对较低,肉牛生产成本较低,同时劳动力外出务工比例相对较小,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因而,在中原肉牛带肉牛总量萎缩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增长。三是西北牧业饲草资源丰富,居民有喜好牛肉的习惯,适宜发展架子牛和育肥牛并进,为育肥区提供架子牛;西南肉牛区劳动力和饲料资源丰富,近年来发展较快,肉牛存栏量较高,立足南方市场,可成为优质牛肉生产供应基地。
  我国肉牛生产集中度的变动
  我国肉牛生产集中度一直较高。1980年牛肉4个主产区的牛肉产量占全国牛肉总产量的69.2%,1990年上升到73%,之后基本稳定在73%的水平。1980年牛肉产量前4位省份的生产集中度占全国牛肉产量的比率为47.6%,1990年为42.9% ,2007年为46.3%。1980年~2007年的发展变化情况是牛肉生产的4个主产区的集中度有所提高,牛肉产量最高的前4个省份的集中度却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只不过发生了区位转移。这种转移的速度很快,在20年内就基本完成。
  我国肉牛生产经营规模的变动分析
  我国肉牛生产规模分布表现为分散和小规模的特点。2007年,年出栏1头~10头肉牛的散养农户提供的数量占出栏量的65%左右,是我国牛肉的主要生产者,而出栏量在5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户提供的牛肉所占比率仅为4%左右。据此可以判断,我国育肥牛尽管出现了一些规模饲养场(户),但肉牛育肥阶段的生产集中度仍然非常低,市场高度分散,不存在任何垄断力量。
  笔者通过考察牛肉产量居全国前4位的河南、山东、河北、吉林省的情况可见,河北、吉林1头~10头的小规模饲养户出栏肉牛占各省出栏牛的比率分别为55%和19%,低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而河南和山东虽然肉牛出栏量在全国位居前两位,但河南省77%、山东省67%的出栏牛都是由年出栏1头~10头的小规模饲养户生产的,这一比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吉林省是国内肉牛生产集中度最高的省份,全省出栏牛的10%是由年出栏规模在500头以上的农户生产的,36%是由规模在50头~500头的农户生产的。其次是河北和山东省,两省29%和17%的出栏牛来自规模在10头~49头的饲养户,规模在500头以上的饲养户提供的肉牛仅为2.8%和3%,规模在50头~499头的饲养户提供的肉牛分别为13%和12% 。
  从4个省区不同出栏规模占全国比重情况看,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生产,4省区合计占全国肉牛出栏总量的比率分别为55.39%、47.08%和53.9%,说明从全国范围看,规模饲养主要集中在这4个省份。当然4个省份不同规模饲养占全国的比率情况与出栏总量在全国的位次情况不尽相同。吉林省肉牛出栏量虽然居于全国第4位,但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饲养在全国所占的比率最高,其次是河南。河北省年出栏在10头~49头牛的饲养规模在全国所占的比率最高,排第二位的是吉林省。河南省是全国出栏肉牛最多的省份,但主要是年出栏1头~9头的小规模饲养,占全国小规模饲养的15.96%。
  结论
  笔者研究结果表明,近30多年来,我国牛肉主产区出现了由农区向牧区迁移的现象,但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特征。我国牛肉生产的集中度较高,产量居前4位的省份生产了全国46%左右的牛肉。这4个省份中河南、山东小规模生产比率较高,而吉林、河北经营规模相对较大。 

上一篇:国内肉牛养殖业应有的新理念

下一篇:中国优质牛肉生产现状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公网安备 13050002001403号

|

建议使用1440*900分辨率浏览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电话:0319—3163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