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鸡场选址方面,养殖户的状况(合格率32.6%)稍好于养殖小区(合格率16.7%);在场内合理布局上,无论小区还是养殖户完全符合要求的寥寥无几。 因此,在目前的养殖状况下,要想依靠空间和距离阻断作用来控制病原体的传播难以实现。附近养殖场一旦暴发疫情,由于缺乏有效的封锁隔离设施和措施,鸡场面临的经济损失将不可避免。 1.2 一定地区内养殖小区或养殖户的分布过度集中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农户养鸡积极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养殖小区建设和养殖户的发展呈现地区性不平衡。在有些地区,养鸡的确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有效途径,因而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养鸡村”、“养鸡乡”或“养鸡县”的出现,使当地的养殖密度大大增加,形成彼此关联的、按行政区化绵延的养殖带或养殖区域。由于存在着鸡舍简陋、设备落后、管理粗放等先天缺憾,使得整个养殖带或养殖区域内的大环境状况逐渐恶化。 1.2.1 养殖小区的防疫和管理状况 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调查中发现,目前大多数养殖小区的状况类似沿街叫卖的小贩集中于农贸大厅。尽管小区内养殖规模大了,但场内各栋鸡舍是由多户农民分别承包,在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关键环节很难做到步调一致;由于养殖业主考虑问题以经济效益为标准,虽然他们有公司(龙头企业)的技术员进行指导,但最终防疫和管理的决定权仍然在各栋舍的承包户手中,很难从整个养殖场的角度进行统一防疫和管理,甚至常规的疾病防治工作都不能正常开展,如场区定期消毒(涉及消毒药费等)、死鸡按指定地点堆放和无害化处理(涉及病尸出售)等。由于疫病控制措施不力、养鸡效益差,个别小区一时找不齐承包户,随包随养、混进混出,更使防疫措施的实施陷于瘫痪状态。此外,还发现养殖场从业人员的防疫意识薄弱,不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各栋舍内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在这种防疫和饲养管理状况下,只要该地区有疫情发生或气候突然变化,鸡群就很容易发病;只要小区内有一栋鸡群发病,其他各栋舍也将突然发病或陆续被传染。但政府部门真正进行过科学规划的小区以及掌握防疫和管理知识的养殖户所建的鸡场,其综合防疫管理状况则稍好于其他养殖小区。 1.2.2 养殖村镇或县的防疫管理状况 总体上说,养鸡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整个“村”、“乡”甚至“县”好比1个大的规模化养殖场。调查发现,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鸡场与鸡场之间缺乏足够的安全距离、鸡场选址与布局不合理、养殖条件差、防疫管理粗放、从业人员防疫意识薄弱、公司和中介的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等状况广泛存在。在这样的养鸡大环境下,一旦发生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是意料之中的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部门建设“简陋”养殖小区的积极性很高,单栋或单场的饲养规模也在加大。但是,按目前的发展趋势,在养鸡场内外环境和设备配置等方面没有明显改进的情况下,盲目增加鸡场数量、扩大养殖规模可能会导致大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使得各个鸡场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更加艰难。在调查中发现,随着某一地区鸡场数量的不断增加、养殖规模的不断加大,各种生产指标呈缓慢下滑趋势,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主管部门和各地政府足够的重视。 1.3 病鸡、淘汰鸡和死鸡尸体的处理 养殖小区或养殖户病鸡、死鸡和淘汰鸡的处理问题是目前威胁养鸡大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疾病防疫知识的匮乏和利益驱动,食用、销售病鸡及其尸体的问题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死亡率正常情况下(无传染病存在),外观较好的死鸡主要以自己食用、饲喂动物(猪、狗等)和销售为主,部分病死鸡则被随意丢弃或堆放。病鸡、淘汰鸡和死鸡尸体的处理方式调查结果见表3。传染性疾病流行时(如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死鸡和淘汰鸡的数量增多时则以销售为主,增大了疫病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 这种现象在禽流感H9N2和H5H2亚型毒株暴发时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在其他传染性疫病流行时也非常普遍。 对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知识了解不多的养殖户,为了避免个人损失进一步扩大,在传染性疾病暴发时通常采取的措施如下: (1)发病鸡群在35日龄以上时,养鸡业主会通过中介组织向公司申请“急宰”,同时将病情严重的鸡只(症状明显)挑出销售给小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