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中国养殖业的危与机

日期:04-18 作者:豆包- 小 + 大

一、惊变!美关税飙升,养殖业直面挑战

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美贸易关系始终占据关键地位。近期,一则消息引发广泛关注:美国对华关税加征至 245%。这一举措对中国养殖业产生巨大冲击,使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促使整个行业处于变革的关键节点。

1、饲料成本:大豆供应困境加剧

在养殖业成本结构中,饲料成本占据重要地位,而大豆作为关键饲料原料,更是核心要素。曾经,美国是中国大豆主要供应国,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尤其是中美关税战爆发,供应格局发生显著改变。

数据显示,中国自美大豆进口份额从 2017 年的 34% 降至 2024 年的 22%,同期巴西大豆占比攀升至 70%,成为中国大豆第一大进口国。2025 年一季度,中国几乎全部从巴西进口大豆,美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减少。关税波动导致大豆进口价格波动剧烈。豆粕作为大豆压榨主要产物,在饲料成本中占比超 60%。一旦大豆价格因关税上涨,豆粕价格也会随之提高,给生猪、禽类等养殖产业带来沉重成本压力。

以生猪养殖为例,一头生猪从幼崽到出栏需消耗大量饲料。假设原本每吨饲料成本为 3000 元,其中豆粕成本占比 65%,即 1950 元。若豆粕价格因关税导致的大豆价格上涨而提高 10%,那么每吨饲料成本将增加 195 元。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养殖数量众多,这一成本增加十分惊人,直接压缩原本微薄的养殖利润空间。禽类养殖同样面临类似困境,一只肉鸡从鸡苗到长成上市,饲料成本占总成本大头。豆粕价格上涨使每养殖一只肉鸡成本增加,在市场价格不变情况下,养殖企业利润被不断侵蚀。

2、出口遇阻:订单流失,发展受阻

除成本压力外,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养殖业出口市场造成严重打击。中国养殖业部分产品,如加工肉类等,长期依赖美国市场。然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 54% 关税,成为中国养殖业产品出口的巨大障碍。据预测,到 2030 年,中国养殖业对美出口可能大幅萎缩,下降幅度高达 90%。这背后是无数养殖企业和从业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对于中小型出口导向型企业而言,这是一场生死考验。这些企业长期围绕出口业务构建生产、销售体系,对美国市场依赖度较高。关税大幅提升使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竞争力急剧下降。原本具有价格优势的加工肉类产品,因关税增加价格变得昂贵,美国消费者可能转而选择其他国家同类产品。订单流失风险时刻威胁企业生存。一些企业可能因订单不足面临生产停滞、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甚至不得不裁员、减产以维持运营。

3、供应链危机:“卡脖子” 问题凸显

在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背景下,中美脱钩浪潮冲击各个行业,中国养殖业也难以幸免。美国大力推动 “去中国化”,全球供应链面临调整与重构。在此过程中,中国养殖业在养殖设备、种源等关键领域进口受到严重影响,技术 “卡脖子” 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阻碍。

先看养殖设备方面。现代化养殖业高度依赖先进设备,如智能化饲料投喂系统、精准环境调控设备等,这些设备对提高养殖效率、保障养殖动物健康至关重要。然而,部分高端养殖设备核心技术和生产工艺掌握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手中。一旦中美脱钩导致进口渠道受阻,国内养殖企业可能面临设备更新换代困难、维修保养不便等问题。一些大型养殖场使用的进口自动化养殖设备,零部件需定期更换。若因脱钩无法及时进口零部件,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影响整个养殖生产流程。且缺乏先进设备支持,养殖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方面将面临诸多困难,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再看种源问题,这是养殖业的核心。以种猪、种禽为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种源培育方面拥有长期技术积累和先进繁育体系。我国部分优质种源依赖进口,美国曾是重要供应国之一。但随着脱钩风险加剧,种源进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例如,2023 年我国进口种猪 7429 头,来源只有美国和丹麦,其中从美国引进数量占比 73.08%。一旦无法从美国顺利进口种猪,短期内国内种猪市场结构和质量可能受到冲击。优质种源缺乏可能导致养殖动物生长速度变慢、抗病能力下降、肉蛋奶产量和质量降低等问题,进而影响整个养殖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上一篇:中美贸易战关税加征,中国畜牧业如何破局?

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