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预报

2008年禽病流行态势回顾及2009年流行趋势分析

日期:06-28 作者:白朝勇等- 小 + 大

  当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和三聚氰胺已成为往事,个案“问题鸡蛋”不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主题时,人们不得不细细思量总结2008年度禽病对整个禽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2008年的禽病流行态势略作回顾,以免2009年的养禽业再遭疫病折磨而影响生产性能。

        1. 2008年禽病发生特点:
        1.1发病日龄趋小化
  有的鸡只在1~2日龄发病,多数在一周龄内发病,死亡率高(5%~7%),主要与相应的母源抗体低下有关。
        1.2母源抗体变化大
  有的鸡场查出来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高得离奇,如H9亚型禽流感(H9AI)的HI的平均值为8.2(变动范围7~10);部分鸡场的新城疫(ND)亦如此,1日龄雏鸡母源抗体平均值高于7(变动范围7~9)。
        1.3蛋传疾病明显化
  有些疾病如H9AI、ND的垂直传播没有直接证据,但现在通过对1日龄雏鸡抗体水平检测推测,可基本确认是可以通过蛋传的;并且蛋传疾病的种类有逐步增多的趋势。
        1.4疾病发生地域化:重大疫病多发于饲养量大、密度高、交通发达且活禽运输频繁的养殖大省。
        1.5发病表现多样化:如H9AI的发病,有的眼肿、有的多样性无规则减蛋;单凭经验很难初步诊断。
        1.6区域养殖行业化:养殖小区由于鸡粪污染、人禽混杂等不利于防疫和消毒等因素的制约,其合理性受到很大质疑;局域性规划要按照行业规范运作,如由公司按照统一养殖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养管理、统一产品回收销售、统一产品标识等养殖行业化模式运营效果较好。
        2. 2008年禽病流行态势和防控措施基本回顾
        2.1 H9N2亚型禽流感
  H9N2亚型禽流感严重危害家禽生产和性能。该病毒致病性较低,一般单纯的H9N2亚型禽流感较少引起死亡,常与其它病原微生物合并感染,因而症状表现差异较大。
种鸡感染后孵化率低,胚胎可出现后期死亡。肉鸡并发大肠杆菌病而引起慢性死亡,饲料报酬增高,生长参差不齐;蛋鸡则由于病毒早期感染导致产蛋高峰上不去,产蛋期感染则会严重影响产蛋率,产蛋率可下降20%~70%;因病毒常在卵巢和输卵管驻留而引起生殖道病变,进而出现软皮蛋和畸形蛋。
  如果较长时间采用一个疫苗毒株防控H9N2亚型禽流感时,病毒在疫苗的选择压力下也会有一定的变异,因此导致疫苗免疫的效果降低。批准的疫苗毒株由于分离的年代不一致,因此防疫效果差别也较大。但从临床发病野毒分离出的HL株表现有较广泛的免疫原性,防疫效果较好。
        2.2 H5N1亚型禽流感
  从香港新界元朗的一鸡场的死鸡及鸡粪样本证实,H5禽流感病毒(H5AIV)呈阳性反应,到国内一些地方(江苏海安和东台等地)鸡蛋中查出H5抗原阳性,媒体随即陆续出现H5病毒的报道,这足以证明其地方流行的严重性。
  高致病性H5AIV也经常在自由生活的鸟类中分离到,温和型的A型流感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致病性低的H5AIV可在禽群中传播若干代后变成高致病性的。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通常在5%~50%。发病的病禽初期症状不明显,但一旦死亡时很快就从第一天的30~50只发展到次日的200多只,到第三天时就会死亡400~500只,一直持续3~5天不等(以10,000只规模计算)。
  症状表现:突然死亡,显著减食,饲料消耗减少,精神沉郁,没有正常鸡群的发声;蛋鸡产蛋下降,咳嗽,鼻腔和眼有病理性粘液;肿脸,鸡冠、肉垂发绀;下痢(常见绿色稀粪),麻痹等神经症状。
  剖检可见:眼结合膜、鼻窦、气管、气囊等发生炎症;卵巢萎缩或出血;鸡冠和肉垂皮肤坏死,头颈部皮下水肿;腺胃、肌胃内膜和肠道淋巴组织出血(有时不严重);鸡只表现严重,鸭可以没有任何肉眼变化和损伤蛋携带高致病性的病毒。
    由于病毒能够感染火鸡、家鸭、鹧鸪、鹌鹑、鸽和鸵鸟等禽类,各自的发病和死亡时间也有差异。感染途径通常是经消化道感染(如饮水和吃食)、但眼结膜和呼吸道也可感染。潜伏期一般3~5天;病毒的扩散是直接接触水禽、设备、衣物及发病鸡的病理性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粪便等。病毒主要在呼吸道的黏膜上皮中复制;也可在临床正常的水禽的消化道复制。污染的鸡蛋可以感染孵化的鸡胚而垂直传播。

上一篇:2007年冀南地区家禽疫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下一篇:2009年猪病流行特点及2010年流行趋势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