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管理

低胎次母猪的管理

日期:07-01 作者:佚名- 小 + 大

可以认为母猪群是猪场的生产机器,是猪场运营的基石,母猪群繁殖性能的高低对生猪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而母猪繁殖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胎次、健康状况及饲养管理水平等。许多研究表明,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母猪群的胎次结构对指导母猪的淘汰和引种意义重大,具体猪场胎次结构与猪场类型、运营时间以及经营理念等有关。猪场依照胎次一般将经产母猪群分为低胎次母猪(1~2胎),中胎次母猪(3~5胎)和高胎次母猪(6胎及以上)。每个阶段胎次母猪有其自身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管理好母猪群意义重大。文章就低胎次母猪的生理特点、繁殖特点和如何做好低胎次母猪的管理做一概述。

1  低胎次母猪的生理特点

1.1  机体处在发育状态

一般而言,4胎前母猪的机体一直都在生长。有研究表明,同品种猪5胎母猪体长比1胎母猪长20cm。此阶段的母猪,不但要繁殖、哺乳,还要生长发育,一些器官系统如生殖器官等仍处在发育阶段。所以日常采食的营养分配给维持需要、繁殖需要、生长需要和哺乳需要,营养要求相对较高。

1.2  低胎次母猪哺乳期失重更严重

Kim等人在2015年一项1万多头母猪的生产研究中,发现哺乳期失重最严重的是1胎母猪(26.1kg)和2胎母猪(20kg),采食量最低的是1胎母猪。采食量低和失重多是低胎次母猪断奶后繁殖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低胎次母猪对热应激更敏感

低胎次母猪更容易受热应激的困扰。Koketsu等人对2017年95个猪场15万头母猪的研究中,发现温度从20℃增加到30℃,第1胎母猪的分娩率下降达10%,是各胎次下降最多的。此外,随着舍温从25℃升高到30℃,第1胎母猪的下一胎仔猪总数减少了0.6头,也是各胎次最高。这些结果表明,第1胎母猪对这种温度变化导致的繁殖性能下降的敏感度是最高的。1胎母猪的这种高敏感性似乎与其不成熟的内分泌系统和1胎母猪哺乳期的低采食量有关。

1.4  低胎次母猪健康度相对较差

与其他母猪相比,头胎母猪免疫力较差,现场生产中经常可以看到和其他母猪混群后,1胎母猪有眼屎泪斑多、毛松、背毛粗糙较多的症状。Lewis等人在2009年报道了猪蓝耳病造成了重大的生产损失,影响了大多数母猪的繁殖性能,然而猪蓝耳病对年轻胎次母猪的影响更大,例如感染猪蓝耳病后较低胎次(1至5胎)的母猪每窝的木乃伊胎数量大于年龄较大的母猪(6~11胎)。

2  低胎次母猪的繁殖特点

2.1  低胎次母猪繁殖性能较差

随着母猪胎次的增加,母猪的繁殖性能会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宋述荣等在2017年的研究表明,在1~6胎内,随着胎次的增加,返情率逐渐降低,断配间隔逐渐减少,7d发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苏登魁等在2021年的研究表明,1~5胎产仔数呈上升趋势,弱仔、木乃伊胎、死胎、畸形仔呈下降趋势;5胎后产仔数呈下降趋势,弱仔、木乃伊胎、死胎、畸形仔呈上升趋势。这与后备母猪的子宫仍在发育,其生理能力、繁殖能力尚未最大化有关。

2.2  低胎次母猪的后代生长表现不佳

与其他母猪所生的后代相比,低胎次母猪的后代出生时体重较轻、生长较慢且死亡率更高。与经产母猪相比,初产母猪的初乳和常乳量更少,初乳和乳汁中的IgG浓度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与经产母猪相比,其乳房更小,产奶量更少;另一方面初产母猪仍在将能量分配给其自身生长需要。同时由于低胎次母猪免疫系统不成熟,乳汁中总能量、脂肪、蛋白质和乳糖等指标低于经产母猪。

上一篇:猪的液体饲喂技术

下一篇:选猪苗的“十二看”和“六不买”!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