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解析

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

日期:06-20 作者:吴家强- 小 + 大

三、操作不当,造成检测结果失真

(一)样品保存或运输不当,导致样品DNA降解

为避免此类情况,建议做好以下两点:

1. 采样后尽快进行检测或运输,如需要长时间运输可在样品中加DNA保存液,并加入干冰运输(对比数据详见表1、表2)。

      2. 实验室检测时,也应尽快进行,如当天检测不完,可先提取DNA,将DNA进行冻存后,次日进行检测。

(二)检测方法不敏感,造成假阴性检测结果

普通PCR或试纸条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较差,易产生假阴性结果,不利于非瘟病毒的早诊断、早发现、早处置。建议选择敏感度高、重复性好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或实验室自行建立和优化荧光定量PCR方法,保证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三)实验室局部气溶胶污染,产生假阳性检测结果

实验室检测的污染主要由样品采集不当、样品间交叉污染及PCR体系中的试剂耗材污染等三方面所引起。为避免此类情况,建议做好以下四点:

1. 样品检测时,样品的处理、DNA的提取及PCR反应等实行分区操作,并且每个区域内的物品专用,做到人流、物流单向流动。

2. 定期使用紫外线、臭氧、DNA裂解液等对生物安全柜、超净台、离心机及实验室进行消毒;合理通风也是避免污染的有效措施。同时对实验室环境进行监控。

3. 整个PCR体系是一个时间长且繁杂的过程,在进行检测时要设置无模板、阴性样品、阳性样品和环境样品等对照,最好设立内对照,通过这四个方面对整个检测过程进行监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4. 在保证扩增效率的前提下,把PCR反应体系中的胸腺嘧啶(dTTP)替换为尿嘧啶(dTTP),从而使PCR产物中含有大量尿嘧啶,下次PCR反应前加入尿嘧啶糖苷酶(UNG)降解产物,可消除PCR产物的残留污染。

四、小结

非瘟防控是一个综合的、系统的生物安全体系,而日常的监测与监控对于生产具有关键性的指导作用,监测是否准确是非瘟防控的重点环节,但大规模、高频率的采样监测增加了猪群的应激和感染的风险。因此,非瘟的防控尤其要把握好猪场的进出口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同时提升监测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每个猪场需要根据自身的疫病压力和条件制定合理的监测体系。

 专家王长年点评:本文作者以非洲猪瘟监测的误区和盲点为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与归类,将引种、进场人员、物资、车辆等作为监测重点,同时针对目前比较普遍的过度采样和监测以及实验室的污染等弊端进行剖析,值得一线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自非洲猪瘟首次报道至今已经22个月了,我们见证了养猪人从最初的手忙脚乱的应急处置到目前的有条不紊的应对处理。实践证明,非洲猪瘟确实可防可控,相信中国必将战而胜之!

上一篇:蛋鸡养殖的十大误区

下一篇:夏季水帘使用存在的十一个误区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