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蹄疫流行形式 2017年农业部通报的FMD疫情情况显示,我国口蹄疫主要发生在新疆、西藏、广东和贵州等地,以O型口蹄疫为主,主要侵害猪、牛。到2018年,宁夏、河南、甘肃、湖北、安徽、山西。云南、广西等地也发现了口蹄疫,不仅感染猪和牛,羊也偶有发生。 我国口蹄疫流行毒株和境外有威胁毒株:现流行毒株主要有:O/Cathay, O/PanAsia, O/Mya-98, A/Sea-97, O/Ind-2001。持续保持传人风险毒株有O/PanAsia-2, A/Iran05等;构成新威胁毒株有A/G-VII和Asia 1 /Ind-V III 。 二、免疫防控 1.A/Sea-97毒株。2018年强制免疫计划:口蹄疫:对全国所有猪、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 对所有奶牛和种公牛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此外,内蒙古、云南、西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对所有牛和边境地区的羊、骆驼、鹿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广西对边境地区牛羊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吉林、青海、宁夏对所有牛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辽宁、四川对重点地区的牛进行A型口蹄疫免疫。在6月30日前,各省应根据评估结果自行确定是否对猪A型口蹄疫实施免疫,对全国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亚洲I型口蹄疫免疫。 猪的A型免疫计划和目标:稳定形势,防止反弹,计划到2020年,A型免疫无疫。 2. O/Ind-2001毒株。国内2种O型疫苗免疫牛后,对O/Ind-2001毒株的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在16头免疫动物中,O型单价苗的保护率为15/16,三价苗的保护率为13/16 (OIE标准)12/16或75%即认为有效)。VNT+本动物攻毒试验显示,我国O型疫苗对O/Ind-2001毒株有效。 3. Mya-98毒株。Mya-98毒株。由2010-2017年经过分子进化和抗原变异,发生了感染畜种侵染分化,2012-2017分化出嗜猪毒,2016-2017分化出嗜牛毒。 4.应对措施。针对当前主要流行的O型毒株,要做到“精准识别”的诊断;提高群体免疫(免疫合格率);提高个体动物免疫抗体水平;注意综合性防控,如生物安全措施和移动控制等。 5.群体免疫的意义。群体免疫,为无法接种疫苗的动物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免疫窗口期动物、免疫功能不全者、病畜。怀孕畜等。 三、口蹄疫监测 口蹄疫流行病学特点:偶蹄动物,包括牛科动物、绵羊、山羊、猪及所有野生反当和猪科动物均易感,驼科动物易感性较低。传染源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者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虫龟、蟀、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口蹄疫监测与采样技术流程为:田间采样一样本保存一样本处理一实验室检测。 1.牛羊OPF。 (1)建议采集前12 h禁食;(2)探杯位置应较深一些;(3)避免交叉污染和传染;(4)注意低温保存(现场带采样箱,内置冰块)。 2.猪下领淋巴结。(1)淋巴结采集一般在屠宰下游;(2)根据屠宰流程,有些淋巴结在头部,有些淋巴结连在颈部;(3)屠宰时要注意淋巴结与领下腺的区别。 3.血清样本。(1)专用采血器(可当试管用)不能满管,要流出血清析出的空间(2/3V);(2)标准的血清样本应在37℃下保存1 h, 4℃过夜;(3)紧急情况下,可放置在室温下(不宜温度过低)自然析出时,离心;(4)血清析出前不可冷冻;(5)血清用EP管封口,防漏液;低温保存(冷冻或至少冷藏);(6)屠宰场接血:可用塑料口杯、竹签、离心管等。 在采集样本时,要注意生物安全,注重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四、SVV/SVA介绍 养猪场持续发生水泡性疾病时需要排查原因。 猪的(原发性)水泡性疫病包括:口蹄疫(FMDV),猪水泡病(SVDV)、水泡性口炎(VSV),猪水泡疹(VESV)、塞尼卡病毒病(SVV或SVA)。 塞尼卡病毒是无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与FMDV结构特征相似,具有相似的理化敏感性。 SVV诊断:SVV在临床上与FMD无法鉴别,只能通过实验室病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与FMD相区别。 发生SVV疫情后,要及时报告,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文件做好防治工作,发病动物要限制移动,需要进行危害评估。 |
上一篇:深度追踪非洲猪瘟入境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