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网摘

特朗普与十字路口

日期:02-02 作者:李禹东- 小 + 大

        当特朗普坐在美国总统宝座上大手一挥,签字决定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那一刻,整个美国甚至整个世界又走进了一个历史的拐点。这位特立独行的总统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美国的街头也一遍又一遍传来抗议者如潮的声浪。当这样一幅诡异的画面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不禁会问,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身为世界老大的美国究竟怎么了?
        事实上,世界并没有怎样,追根溯源,它只是按照自然的逻辑向前行进罢了。
        探究一切社会的行为特点,首先应深入其文化本身。文化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体系,但其中驱动这一体系成型并运作的原动力,则是思想模式。思想的起始与早期生活的环境、地缘等等问题紧密相关,本文并不打算深入探究,而这里所要描绘的,是西方思维的“具象性”特点。这种特点的直接反应就是对某种“精神图腾”的崇拜。
        与我们追求“道”的抽象本质不同,在西方社会,某种切实可行的信仰、思潮、或者意识形态一经确立,就会被整个社会团体广泛地当做人类“唯一的标准”,而所有信奉与之不同形态的团体,都必须主动向其妥协、进而发生改变,否则就永远都不符合“人类标准”。
        著名的“十字军东征”,其基督教国家所征讨的对象是同一诞生地的伊斯兰教国家,两者所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表达形式——神像。两教都将自己的神封为宇宙之宗,两地的人民都以维护自身所信仰的神明而甘心远赴战场。教会以及政治家,则恰恰利用了这普遍的“社会诉求”,号令大军开入耶路撒冷。
        这简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是否正义,首先并非看他是否行善,而看他是否笃信上帝或真主。有人会说,这只是中世纪宗教信仰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其实恰恰相反——退居二线的只是上帝,被奉为“精神图腾”的“至尊”,只是换了主角而已。
        经过广泛的斗争和竞赛,最终被西方所确立的正是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本身由“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抽象概念所构成,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哲思中,都曾以不同措辞被提倡,并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西方式的“普世价值”,却并非依据不同发展阶段或文化环境而以不同形式表现的抽象概念,而是一套十分具体的西方式“民主体系”。在西方人眼里,任何一个国家,不论它的政治体制是否在其现有条件下最大化地为人民提倡了“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保障,只要不同于西方社会普遍认可的政体,就都是“反民主”的——西方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他们的社会在这个时代里的“上帝”,因为于他们而言,这套体系确实在这个阶段里为他们带去了繁荣,他们甚至是出于自身的善心,乐于将这一“繁荣”推广至整个世界。而其政治人物则恰到好处地利用这一“社会诉求”,通过一次次对外的“价值输送”,为自己谋利。
        近些年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当属叙利亚战争。西方式的民主制度无法为那个繁荣的国度带去真正的“民主”,战争留下的只是一场混乱。这场为了推广“民主”的战争同时唤醒了本世纪迄今为止最为猖狂的恐怖组织——ISIS。讽刺的是,小布什时代美国在这一地区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样是利用了其社会对“西方民主体制”的崇拜心理。那场战争消灭了“独裁者”萨达姆,却为那片土地带来了长时间的混乱——这正为ISIS的成长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讽刺的是,这场向外输送“西方民主体系”的战争,非但没有带去真正的自由与人权,反倒刺激了恐怖组织向“西方民主国家”的渗透。随着恐怖分子混入叙利亚难民潮,接纳这些难民的“民主圣地”欧洲,也终于不能再独享太平了。
        西方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从根本上看,都是一回事。本质上,无非是首先确立一种具体的标准,然后以此为其最高、或是最根本的精神图腾。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中世纪时,“善恶与否”并非其价值观核心,“信上帝与否”才是其根本。同样的,在当今西方社会中,一个国家是否最大限度的使人民“自由、民主”并非其“普世价值”核心,这个国家是否具有西方化的“民主制度”,才是他们所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五福临门”指的是哪“五福”?

下一篇:中国未来三十年走势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