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中国奶业发展研究报告

日期:09-30 作者:王丁棉- 小 + 大

  我国奶业行业近七、八年来食品安全亊件频繁发生,这当中有一半是行业自律方面的责任,另一半是政府监管未尽责的责任。然而,要管好一杯奶,这切实不是一件易亊,更不能光依靠政府独自的监管,依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要使这杯奶让消费者感到放心饮用,在管理方面,我认为很有必要提起建立一个多元的监管体系。想要将这个行业监管好,首先就得依标依法去监管,我国在2010年6月1日推出了牛奶新国标66条,是当前监管的主要依据。然而,我们现行的新国标,由于出台仓促而存在着许多有争议的地方。特别是在它公布和实施一周年之际,在今年的6月3日在福建召开的奶业发展论坛上又遭业内多名专家发力质疑。关于我国的牛奶标准问题,我认为在新国标出台前,我国的乳业标准的确是显得比较分散、混乱和重叠,甚至还有些条文标准之间互相打架等这些现象。纵观整个新国标的制定与出台,它仅仅是将原来近200个标准实行粗线条的整合,或者说只是把当中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组合,其中还把相当的内容拿走了。当然,对有个别的内容也进行了调整或充实,但是有些指标也降低了。从实施二年多的情况来看,新国标在贯彻执行当中并没有使之完全适应中国奶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因当中降低了一些标准而导致引发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与信任度大幅下降,有些媒体也对当中的一些指标定的比较偏低提出了质疑。在去年6月份福建召开的一个奶业发展论坛上,我提出了中国鲜奶的标准为全球最低标准这一观点言论,之后迅速引发了一场持续半年的全国大讨论。在我看来,中国人不买中国生产的牛奶,反而愿意支付更多的钱去购买奶粉转洋品牌,这当中跟我们的标准制定得过低多少是有点关联和影响的。欧盟和新西兰等众多的国家,其生鲜奶蛋白质指标要求在3.0%以上,细菌总数都在20万个菌落单位以下,而我们国家的新国标制定的蛋白质标准只有2.80%,细菌总数还提升至200万个菌落单位,这当中是谁的标准高或是谁的标准低?我看连一年级的小学生都会找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来。我国的其他奶品的标准也存在着许多显得不够完善的地方,甚至制定的理论依据都是落后的。我举个例来说,比如婴幼儿奶粉的理论依据引用,我认为它是过时和落后的,起草单位所引用的标准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1989年当时的旧标准。然而,所被引用的标准,在2006年时该机构就已对其进行重新的修改。而我们的新国标是2009年之后才制定的,为什么你不引用人家2005年的最新版本为依据,却去引用1989年的那一个旧的版本呢?所以,我们的标准并不算得上是最先进,制定得也不算很客观,还是显得有点落后。有的指标是给拿走的,比如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个市场调查机构,派人在香港、内地市场买到好几个品牌的奶粉,拿出去瑞士、澳洲进行检测,结果检测出来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比例不匹配,按道理是7:3,而测出的结果是4:6,送检人据此就发布公告认为你的产品不合格。但遗憾的是,该事件在处理时送检人遭到了一些涉亊企业以打官司告人这一手段高压的威吓硬把吓,到了最后,事情就只能是个不了了之的收场。还有不久前的伊利产品被检测出汞超标的问题,当中也涉及到标准制定问题。涉事企业最先的说法是国家没有这个检测要求,后来又说没有检测标准。汞是属于污染有害的致癌物质,这一重要的标准又跑到那里去了?现在倒是使人家可以提出了质疑,既然你连标准都没有,那就不能说是我的产品汞超标。而实际上,这个汞含量标准在过去的旧标准中是存在的,它只不过是在这一次的新国标制定的过程中被人拿走了,删除了。有媒体曾向我提问过,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是否存有一些企业将自己的利益捆绑起来的事情。送于这一问题,此前包括伊利、蒙牛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甚至是一些权威的专家都已对这一问题齐齐做出来了回应,都说没有,都全给予否定了。到底有没有?业内人对此都很清楚,我和魏荣禄教授等人的答案是肯定的。首先看看所邀参加制定的专家和企业是那一些?懂得巴氏奶生产的专家不让参加早期的起草、讨论,在后期即定稿前这些专家及全国地方奶协的意见也不接纳;中国乳协及代拟稿企业它们所邀请的参与对新国标讨论的专家,全都是一边倒对常温奶一方有利的。所委托起草的单位,为什从不是中国奶协或国内生产巴氏奶的企业来承办?但在整个新国标制定的过程中,就连前五大洋品牌洋奶粉的企业,都被相邀参与了许多的国标讨论与修改工作,这些洋品洋奶粉企业他们有什么资格和权利参加中国标准的制定?再者,生奶和巴氏奶标准的制定,为什么都是把它交由不生产巴氏奶产品的那些北方的大企业去代拟稿来制定?这些大企业能确保他们都公平公正和没有私心?很显然,那些条文規定对北方大企业和公司产品结构有利的,则优先给予考虑,不利的制约因素就不予考虑,甚至是干脆不把它写进标准中去。伊利、蒙牛这两大企业的发展策略都是行走快速发展路线,它们做那么大的市场就得需要大量的奶源供应,但又要顾及到收奶的成本和得到奶源的足够供应使两者兼得,那么,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只能采用将收奶标准降低这一箭双雕的做法。所以在标准制定的时候,他们就使了个小心眼,把一些私心、私货都塞进了新国标中去。标准如果制定的过高,对他们这样的大企业肯定有许多不利。为什么?答案很简单,收奶标准定得高,高标准就意味着要优质优价,它们的奶源收奶价格随之就得要提高,收奶价格高,你这个企业支出的奶源成本就要增多。而且,低奶源标准,它还可以起到斩断巴氏鲜奶奶源供应的作用。因为大部分的奶农不可能都做得到生产出优质奶源,而生产巴氏奶又必须使用优质奶源。也就是说,生产巴氏奶的企业不可能弄到那么多的优质奶到手,这就等于你将会成为无米之炊的“黑寡妇”了。而我常温奶则有了充足的奶源收购保证与来源。巴氏奶阵营中的人士对此感慨地认为,新国标生鲜奶低标准的出台,是几年前“禁鲜令”的翻版与继读,“禁鲜令”禁不死巴氏奶就改用新低标准来拦截,逼使巴氏奶走入困绝境。

上一篇:2012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报告

下一篇:我国奶公犊牛育肥肉用的现状与前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