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业篇

中国奶业发展研究报告

日期:09-30 作者:王丁棉- 小 + 大

    刚才我为什么要在上面分开提出牛奶总量和奶类总量这两个奶源专用名词?因为我国的奶类来源是由奶牛奶、羊奶、马奶、骆驼奶这些奶品种构成的,而牛奶又在奶类中占据大头。牛奶又包括着荷斯坦牛奶、牦牛奶、水牛奶等。除牛奶之外的其它奶类年总量大约有200多万吨。
  2009~2011年这三年的发展状况:2009年的奶牛存栏量是1260万头,2010年是1420万头,2011年是1440万头,3年来才共增长了14.2%;第二个指标是奶类总量,2009年是3678万吨, 2010年奶类总量是3748万吨, 2011年奶类总量是3825万吨,3年来才共增长了4%;第三个指标是牛奶总产量,2009是3521万吨, 2010年是3576万吨,2011年是3656万吨,3年的增长率是3.8%。上面几个数据参数说明了什么?说明最近三年奶业这个行业的发展指数并不算高,大概粗算了一下平均的综合发展增长指数为7.3%。而2000~2008年这8年时间的综合发展增长指数则达到了33.06%。
  乳品加工业的发展状况:2000年的全国液态奶产品加工总产量是134.1万吨,干乳制品的生产加工总量是82.92万吨,即奶品生产加工总量为217.02万吨;2011年全国的液态奶产品加工总产量是2060.79万吨,干乳制品的生产加工总量是326.7万吨,即奶品生产加工总量达到2387.49万吨。2011年比2000年的奶品生产加工总量,其增长数量多达11倍之多。2011年的全国奶品生产在一些品种的数量上有发生了一些变化,例如在干乳制品中的奶奶生产,其生产加工总量138.6万吨比2010年所生产加工的140.3万吨还要少了1.7万吨。过中原因是什么?主要是在去年三月份底之前,国家出台了一个产业新政策,要求把那些生产规模过小的中小企业全部清理出局,最初被审查合格的企业只有67 5家,到了去年年底才上升到716家,其中婴幼儿奶粉生产企业119家。被开除出局的这一部分中小企业原生产加工被终止了,一些产品的加工总量乃至是所有的总加工量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业内有专家戏言,中国的乳品加工业已经走向了还原奶的加工年代,似乎全国都在“还原”。还原奶比巴氏鲜奶在能源耗能上要多耗50以上,是一个高耗量高碳的加工工艺,故国外一般情况下不使用还原奶。
  五、规模养殖切莫轻意走极端
  在中国奶业的发展方面,目前有两个状况是比较明显的,第一个是中国的奶牛养殖更趋于往规模化方向发展,其实这个规模化,业内有不同的解读,是50头就算是规模了?或是100头?还是300头?若按国家给予补贴牧场所认可的规模标准,原定的是100头/场,而现又改为300头以上的才可称之为规模牧场,在国外亦有各有各的定规标准,并无统一标的。印度的养牛规模有95%以上的牛场,平均养殖规模均在5头以下,但是印度的奶业发展的很好。在三聚氰胺以前,我们中国的情况跟印度也差不多,大部分奶农的养殖规模都是在3-5头,直至2011年上100头以上的规模牧场仍仅占30%左右,虽然比例有那么大,但是,大概70%那么多的牛群仍然是分散在奶农户于手中饲养。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政府、包括行业已总结和吸取了一条经验教训,要把太过分散在奶农的牛群作相对集中起来,之后就引出了奶牛小区和奶农社等这些发展模式,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之为是“奶牛集中营”模式,那种所谓的奶牛小区,有一些只是将牛集中在一个地方或牧场饲养,牛原本是谁的还是谁的。其中,因为受饲料成本、养殖成本、以及收奶价压制等等原因影响,当中的一些奶农户在合并集中养殖这段时间,也因上面的种种原因而无法将牛继续养下去,只好将牛买卖了,离场和退出养殖业了。我认为推行这种的奶农小区,仅是一种权宜之计,仅是一种过渡时期所采取的一种模式及措施而己,走一段时期它也会被淘汰掉的。即使在国外一些奶业发达的国家,存栏规模超3000头以上的牧场也仅是为数不多的,万头以上的就更少了,通常一般情况下以100~300头为多。
  奶牛养殖,不能以规模大少来论“英雄”!
  中国发展奶牛养殖业,发展模式有奶农散养、奶农合作社、奶区小区、家庭规模牧场、大型专业牧场和乳品企业自办牧场等多种形式。在我看来,我国发展的模式,或者可以说它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根本的出路,是在于发展规模家庭牧场和适当兼顾专业大型牧场相结合这一模式较为适合。家庭牧场的存栏规模在200~500头这样规模较为适度,当然,有条件有能力的家庭牧场可以饲养500头以上至1000头,或者更多更大一点至3000头~5000头亦可,这种的家庭牧场模式目前已在福建、广东等这些地区流行起来。另一种较好较可行的发展模式,是奶牛养殖大户与乳品企业搞股份制合作加盟投资牧场,这种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基本模式之一,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乳品企业能获得对奶源收购的有效控制,同时对奶源质量有较大的保障。因为新的投资者乳品企业自身亦成为牧场的股东,牧场不会用牛奶造假来伤害自己的合作伙伴。最近,广东的一些乳品企业例如广州光明乳业已经正在试行这种奶源生产的投入模式,已经拿出数百万的钱投入上游的某一家奶牛养殖场成为该牧场的新股东。在三聚氰胺之前,特别是一些大企业推行的那种“要市奶不要厂房和不要牧场”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所以才对奶源质量的把控失去控制,奶源供应也是处于一个极不稳定的状态中,今天的奶源可以交售给你,明天、后天就不一定会再交售给你了,奶农可以将牛奶卖给出钱更多的买家,在这种情形下你的奶源供应又何来稳定?若采用这种奶农与乳企合作发展的模式,对奶农而言,他们的受益点起码有两个方面,一是解决了奶源销售的后顾之忧;二是可以使牧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规模的快速扩大。从实践上来看,这种发展模式深受奶农的欢迎,在我国应该得到大力、广泛推广。

上一篇:2012年中国肉牛养殖行业报告

下一篇:我国奶公犊牛育肥肉用的现状与前景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