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预报

我国亟待加强奶牛重大疫病预警体系建设

日期:01-13 作者:佚名- 小 + 大

  2.4 监测系统必须具有处理大范围疫情的能力
  一些疫情的发生通常会在多个地区发生,或迅速大范围扩散,因此,监测系统必须具有对这些疫情进行同时处理的能力。为实现这个目的,监测系统通常由一个大的监测网络构成,不同级别的监测系统相互连接,构成国家的监测系统。
  3 奶牛重大疫病预警体系建设内容
  奶牛重大疫病的预警体系,是全国畜禽重大疫病的预警体系的一部分。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和有效运作要依靠健全的监测网络,获取疫病信息的技术手段,及时传输疫病信息的手段,疫情分析和处理技术以及迅速、科学的决策能力等,这些要求的多个方面都是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和预警中的弱点。因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建设。


  3.1 大力加强重大传染病诊断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动物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兽医科学的进步,特别是生物科技的发展,疫病的诊断技术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发达国家已开发出了很多新型诊断试剂,其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检测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快速诊断的目的,并不断地将新技术应用到动物疫病的监测、检疫中,为早期、快速、准确地掌握疫情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奶牛重大疫病的诊断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奶牛疫病诊断中亟待加强新的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影响奶牛健康,降低产奶量并可污染牛奶引起人结核病。
  在牛结核病诊断中,我国主要依靠牛结核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方法。而发达国家中一方面在牛结核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中广泛应用了牛与禽结核菌素的对照变态反应,另一方面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逐步广泛应用了-干扰素的检测方法来更加灵敏和特异地检测牛,近年来又结合比较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的成果运用了卡介苗中缺失的两个高免疫原性结核抗原ESAT-6和 CFP-10来做刺激抗原,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并将分子生物学方法运用于牛分枝杆菌的分型,将其和动物移动记录相结合,可对其来源及影响牛结核病扩散的因素做出十分准确的分析。运用这些方法,发达国家如基本根除或控制了牛结核病,如澳大利亚和欧盟地区的绝大多数国家。而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爱尔兰等国家因部分地区存在牛分枝杆菌的野生动物宿主而无法根除牛群中的结核病,这些国家也研制了针对特异野生动物的诊断方法试图控制野生动物带来的牛结核病。相比之下,我国十分有必要借鉴他国经验,加强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的研究和新方法的应用。特别是因为牛结核菌素的皮内变态反应存在多种缺点:一是结果判断带有主观性;二是容易弄虚作假;三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四是需要两次间隔三天进行大动物的操作,工作量大,而且给病牛买卖提供了时间。所以我国奶牛业要防治结核病,一定要改进检疫方法。应利用和改造国外已广泛使用的-干扰素方法,利用其技术已失去专利保护的特点,本土化生产相关试剂以降低成本使之可用于我国奶业;并可针对我国实际,开发ELISA、胶体金、乳胶凝集、PCR等技术,对牛奶、血清、鼻拭子等样本进行快速灵敏准确的诊断,将能检出结核抗体(指示病程后期)或病原(指示传染性)的奶牛优先进行扑杀处理。
  牛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 由布鲁氏杆菌(Brucella abortus)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生殖系统传染病,目前本病依然是影响牛群和社会环境安全的重要疫病。母牛感染本病后,临床主要表现流产、胎衣滞留、产弱犊或患不育症。人感染布氏杆菌病主要是接触或饮用未充分消毒的布氏杆菌感染的牛奶。由于病牛所产的奶中含有流产布鲁氏菌,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构成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能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据统计资料表明,世界每年因布鲁氏菌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亿美元。
  我国在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上也亟待改进。经典的牛布氏杆菌病监测实验室方法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缓冲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平板凝集试验主要用于初筛,由于平板凝集试验特异性不高,需要试管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为阳性才能判为阳性畜。补体结合试验要求条件高,一般基层兽医站难以进行,试管凝集试验操作繁琐,检测大批样品时费时费力,同时存在着人为判定的因素,因此这些方法正逐渐被各种新的诊断技术所替代。ELISA方法与试管凝集试验效果相当,但却具有快速、特异、灵敏、通量大的特点,操作简便,是OIE指定的牛布鲁氏菌病检验方法,而且这种ELISA方法不但可用于血清学诊断,还可用于乳汁检查,该方法在国外被广泛应用,但由于价格关系,我国很少使用。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尤其是PCR技术以其快速、准确、高效成为研究较多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检测牛奶中的布鲁氏杆菌,而且可对病原进行分子分型,我国十五期间研制了相关方法,但是由于分子生物学试验要求较高,而且诊断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敏感性和特异性不稳定,基层诊断常有困难。应进一步改进PCR相关方法,使之能运用到牛奶的检测中。应大力支持我国自己研制布氏杆菌病检测的ELISA方法和研发相应的胶体金试纸条,可用于栏圈旁的快速检疫。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其传播途径多、传染性强、发病率极高,为多种动物共患,可造成大范围流行造成巨大损失,历来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兽医局列为传染病之首。口蹄疫的有效控制关键是早期检测,但同时有很多疾病的临床症状与口蹄疫相似,所以必须快速、准确地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病毒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病毒学诊断方法有病毒分离、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RT-PCR以及乳胶凝集试验(LAT)。ELISA方法是OIE/FAO(国际兽医局/国际农粮组织)的口蹄疫世界参考实验室(WRL)确认的检测FMDV抗原和病毒血清型应优先采用的方法。我国相关单位已研制出了相关试剂盒,但需要加强其产业化进程。

上一篇:2010年下半年猪病流行趋势及防控对策

下一篇:2011年秋季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分析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