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流行鸭病毒性肝炎与防制措施

日期:08-29 作者:阳光畜牧网- 小 + 大

   甲肝炎至少可以由3种独立的病毒引起,分别为I型鸭肝炎病毒(DHV-1)、Ⅱ型鸭肝炎病毒(DHV-2)和Ⅲ型鸭肝炎病毒(DHV-3),其中I型和Ⅲ型属于小RNA病毒科,而Ⅱ型属于星状病毒科。两者在抗原上互不交叉,但引起的症状与病变很相似。
  1 分布与流行 世界上首次出现鸭肝炎是在美国长岛。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兽医科研工作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和病原分离。
  Ⅱ型鸭病毒性肝炎的首次出现是在1965年,英国诺福克鸭场已接种了I型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的雏鸭发生鸭肝炎,从病鸭中分离到的病原,经交叉免疫试验证明与I型鸭肝炎不同,命名为n型鸭病毒性肝炎。Ⅲ型鸭病毒性肝炎于1969年发现于美国长岛,该病的严重程度不及I型鸭肝炎,其病原也不同于I型和Ⅱ型鸭病毒性肝炎,命名为Ⅲ型鸭病毒性肝炎,病原为DHV-3。
  近年来,我国福建和广东等地的众多养鸭场出现了不能被DHV-1弱毒疫苗或其抗血清完全控制的鸭肝炎流行,且往往由于高致死率给养鸭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怀疑有DHV-1的变异株或新型DHV的出现。
     2 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I型鸭肝炎发生和传播迅速,死亡几乎都发生在感染后3-4天内。雏鸭在发病初期精神萎顿、厌食、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不久即出现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性后蹬,死前头向背部扭曲,两脚伸直向后张开,呈角弓反张状。眼观病变为肝肿大,有点状或淤斑状出血。通常肝的颜色变浅,表面呈斑驳状。有时脾肿胀也呈斑驳状。肾肿胀,血管充血。急性病例最初的组织学病变为肝细胞坏死,24小时后出现广泛的细胞坏死。幸存的鸭出现慢性病变,表现为广泛性胆管增生,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反应和出血,也可见肝实质增生,部分肝细胞脂肪变性;脾组织呈退行性变性或坏死。
  Ⅱ型鸭肝炎通常在鸭出现病态的1~2小时内死亡,且营养状况良好。病鸭表现为渴欲、下痢、粪便中尿酸盐增多,有时抽搐和角弓反张。幸存的鸭基本正常,仅有轻微的发育迟缓,成年鸭对该病毒不易感。眼观病变为,肝呈浅粉红色,表面有许多小点状出血,常融合成带状;肾肿胀、苍白,血管充盈并凸于肾表面;脾肿胀,表面散布白色病灶。有时肠壁和心冠状沟有小出血点。急性病例的组织学变化以肝细胞广泛性坏死为特征,且常见胆管大面积增生。
  Ⅲ型鸭肝炎的症状同I型鸭肝炎。
    3 防制措施 目前,预防和控制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以下3种方法,注射免疫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使雏鸭获得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种鸭以保证其后代雏鸭得到高水平的天然的被动免疫;直接用DHV-1活毒株免疫雏鸭使其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由于病毒提纯困难,难以获得高浓度高纯度的抗原,对该病的防治目前仍以鸡胚化弱毒疫苗、灭活苗、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为主。
     3.1弱毒苗免疫
  通常DHV-1弱毒疫苗是通过接种鸡胚或鸭胚传代培育的。欧洲最常用的DHV-1疫苗种毒来源于已用鸡胚传53~55代的分离物,该毒在美国已传至89代。我国目前广泛使用的弱毒苗有DHV-54、DHV-Fe34等,此外还有鸭肝炎鸭瘟二联弱毒苗。
  种鸭免疫弱毒苗应在收集种蛋前2-4星期,以1星期为间隔进行2次免疫注射。抗体经蛋传递给雏鸭,雏鸭于2星期后可获得母源抗体保护,一般免疫期6个月,5~6个月后应进行第2次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应在7~10日龄进行弱毒苗免疫,而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在1日龄免疫。对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采用口服免疫的效果优于注射免疫。
  3.2灭活苗免疫 国内外有鸡胚和鸭胚组织灭活苗,并证明鸭胚灭活苗比鸡胚灭活苗效果好,但如果没有弱毒苗的基础免疫,只使用灭活苗的抗体效价很低。有人用不完全弗氏佐剂乳化的灭活苗,并证实以灭活苗作基础免疫不能产生满意的抗体应答,他们通过比较发现,种鸭先用活疫苗免疫,以后再用灭活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比3次用灭活苗免疫或1次活苗免疫均高。因此,临床上常将灭活苗与弱毒苗联合使用。
  还有人用上海地区的DHV-1以蜂胶为佐剂,制备蜂胶灭活苗经试验和现场初步试验,初步显示了对雏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目前生产实践中,常使用的是弱毒疫苗,而灭活疫苗由于价格高和产生免疫力时间长而较少使用。
  3.3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抗体治疗 对存在母源抗体或情况不明的雏鸭可采用肌肉注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进行预防,免疫效果与免疫接种的时间、接种剂量和抗体效价有很大的关系。1980年,有人使用耐过鸭血清和免疫蛋黄液免疫小鸭,控制了北京地区的鸭肝炎的流行。还有人对高免血清的制备和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鸭接种中和抗体效价达1:64以上的高免血清,能使全部试验鸭耐过20个MLD(最小致死量)50强毒的攻击,且注射后14天保护率仍达80%,雏鸭注射1个预防剂量血清,可安全渡过易感期。另外有人研制的高免血清,其鸡胚中和抗体效价达1:以以上,对DVH的临床治愈率达80%以上。
  对高免卵黄液的制备和治疗效果进行的研究显示,卵黄抗体用于鸭肝炎的治疗效果与卵黄抗体的效价、治疗时间的早晚有关,效价越高、使用越早,效果越好。大量的生产实践也表明,应用高免血清和高免卵黄液是治疗鸭肝炎的有效措施。
  3.4中草药治疗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许多中草药都具有抗病毒的作用,同时具有调理气血、疏肝理脾、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报道表明,板蓝根、黄芩、黄连、茵陈、金银花、连翘、龙胆草、柴胡等中草药对雏鸭病毒性肝炎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大量临床诊疗报道,称中草药与疫苗联合用药疗效更好。
     4 小结 目前对鸭病毒性肝炎的防制方法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仅停留在传统的疫苗免疫上;二是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文号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三是DHV—1变异株或新型DHV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使得对DVH-I免疫失败也逐渐增多。虽然已经有较好的弱毒苗和灭活苗、但是从安全性、高效性等方面来考虑,利用高科技的基因工程技术,研究推广基因工程疫苗将会有很好的前景。

上一篇:鸡住白细胞虫病的症状与防治

下一篇:肉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5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